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阅读经典诗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倪慧芳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阅读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人文素质,也可以通过经典诗文来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更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加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可是,在农村,家长对课外阅读普遍存在误区:有的觉得看书就是反复看课本,把课文背熟就可以了;有的认为读作文选,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只允许学生看各类作文选;有的以为课外阅读就是读厚厚的名著,不管学生是否有能力阅读。当然更多的家长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只看自己喜欢的漫画、笑话等肤浅却可以带来“快乐”的书。如何让农村学生阅读经典诗文,便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诗文,让学生有能力读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先贤们给现代人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诗文,但在浩如烟海的诗文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旧时蒙学的教材现在也成了学生阅读的材料,但是这些教材却并不完全适合现在的学生。如常见的《三字经》中有“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等句子,宣扬读书是为了报效君主,为了当“父母官”,为了扬名,为了光耀门楣,为了恩泽后人。这样的读书有了明显的功利目的,显然和今天的学习目的有差距。
  同时许多成人有能力欣赏的诗文,却未必适合学生。唐诗宋词经常被教师推荐给学生阅读,特别是《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两个选本更是广为传播,但有些诗词如果不加挑选也不适合学生阅读。例如,《唐诗三百首》中描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爱情的《长恨歌》是经典名篇,但这首诗充满了神仙鬼怪的描写,把“安史之乱”的根源归结于杨玉环,加上它较长的篇幅,实在不适合阅读量有限的小学生阅读。《宋词三百首》中不乏士大夫们在风月场时的赠妓之作,这些显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有的感情丰富,格调较高的词也不一定适合学生。
  所以要让学生阅读经典诗文,教师首先要挑选适合学生读的书籍,更应在教师仔细阅读后,挑出书中那些意思简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又符合儿童心理和情感特点的句子、小诗等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有能力通过自学明白自己在读什么。
  二、介绍作品的背景,让学生理解诗文
  小学生的阅读量是十分有限的,而使用文言文的年代和学生有遥远的距离,农村学生中,小学生了解的中国古代史也十分有限。据了解,即使在六年级学生中,能把中国各个朝代的兴替过程和著名历史事件说清楚的也寥寥无几。
  而要把经典诗文读懂,常常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知道作者的个人经历。例如李清照的诗词,前期轻松愉快,后期慷慨悲凉,如果不了解她在靖康之变后,全家逃难到南方,国破家亡的不幸遭遇,是很难理解这种变化的。
  把历史知识介绍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真正含义,同时这些学生对不曾掌握的知识有巨大的吸引力,会把注意力投入到历史知识及所阅读的诗文上。整个过程,不仅让学生读懂了诗文,也为他们以后的阅读提供了一个知识积累。
  三、创造氛围,让学生乐于读
  帮助小学生阅读经典诗文,不仅要为他们准备好阅读内容,向他们介绍作品的相关知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喜欢阅读经典诗文。
  利用闲暇时间阅读经典诗文。阅读的时间不一定要长,许多不起眼的时间都是可以利用的。上课的前五分钟,学生常因为课间活动而处在一个休息调整阶段。如果利用这个时间,让学生一起读一首小诗,读几句名言,不仅读了诗文,也可以帮他们调整状态。
  自己示范,让学生体验朗读之美。读通、读好诗文是小学生阅读经典诗文时必须达到的要求。朗读诗文时,诗文虽然有标点断开,但只有根据诗文的意思,按照一定的节奏朗读,它才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可学生在读的时候,尤其在齐读时,总喜欢一字一字地读下去,这样不仅不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更因为忽视了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掌握所阅读诗文。这时,让学生听听教师的范读,让他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起在朗读中体验文言文特有的韵律之美。同时,教师的行为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朗读能让学生体会到美,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也会不断地读下去。
  选择适合学生的经典诗文,介绍经典诗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有阅读经典诗文的可能;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把可能变成现实,真正热爱自己所阅读的诗文。让农村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学习先人的精妙语言,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责任编辑刘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