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隋丽霞 张秀兰 魏潇丽
小学科学课程虽然从目标、内容、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但从整个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其作为核心学科的地位还需要广大教师继续努力,而且重要的是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强化教学改革探索,以寻求重要的实施方法,推动小学科学课程向科学化、知识化、技能化方向转变,努力实现课程的最优化。
1 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
从总体来看,小学科学课程在我国的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小学低年段起就应该开设科学课程。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意识和成才动机。小学低年级儿童对身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低年级的科学课程正是顺应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儿童去感受、接触和了解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去解答心里的无数个为什么,并在与身边的人和物的互动中长智慧、炼意志,学会探究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学会研究和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学会从现实和实践出发去展开自己的想象。错过这一时机,其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将大受压抑,这对他一生的素质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展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影响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个人的就业机会和能力,乃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未来社会的公民才能更好地参与这个日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娃娃抓起”。
2 科学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过去,我国的小学自然课程与中学科学课程(物理、化学、生物)一直是以相互独立的形式存在,导致小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的科学学习不能很好地进行衔接。这次课程改革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把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内容进行统一规划,构建一套以“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三大板块为核心的科学课程体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课程标准的设计和内容分布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首先是小学与初中的科学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从目前公布的内容标准来看,还存在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要求和初中重合甚至超出初中要求的问题。例如,“生命科学”领域中的“进化现象”,小学3~6年级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能以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相应的初中7~9年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列举生物进化现象”和“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主要观点”。小学科学课程的要求高于初中科学课程而与初中生物课程相近,明显超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其次是小学低、中、高年级的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前面已经谈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低、中年级的自然课基本处于悬置状态,直到1986年才构建了1~6年级连贯统一的自然课程。但是,这次课程改革却再次取消小学l~2年级的科学课程,使小学科学课程出现断层现象,这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转变儿童的观念。研究表明,转变儿童的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及早地重视儿童的“另有概念”,细致地规划科学课程,才能逐步帮助儿童建立科学的认识。研究也发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概念理解、过程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上存在明显的阶层性。以过程技能为例,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儿童只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探索,中年级阶段可以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公平比较,高年级阶段则可以进行公平测试和规律探寻。只有保持课程内容的连贯性,重视儿童科学学习的渐进发展,才能切实提高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3 科学课程实施的横向联系
从课程发展史来看,提倡宽泛而非狭隘的科学教育,注重在整体学校课程经验背景下进行科学教学,一直是各国小学科学课程所关注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对小学阶段来说,丰富的生动具体的自然知识也是儿童们学习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所必需的客观现实基础”。但是,小学科学教学的这一特点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即便是在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目前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来看,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都注意到选择与科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如语文课中的“综合性学习”强调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达,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涉及人体生理知识,等等。然而,这些选择和安排是自发的和零碎的,缺乏通盘的考虑和整合,相互叠合,效能欠佳。
强调科学教学与其他学科领域内容的综合设计,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目前拥挤的课程安排,而且可以激活其他学科的学习,为它们提供最生动的学习素材。例如,围绕“植物的生长”这一主题进行多学科领域教学,不仅可以使儿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其观察和比较的科学思维技能,而且可以使儿童在语言(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特点等)、数学(测量和数据整理能力:植株高度、叶片数量、生长趋势等)、绘画(以图画的形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环境意识(绿化校园、美化生活)等方面得到发展,丰富儿童的整体学习经验。另外,从科学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语言和数理能力的发展对于科学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加强小学科学与语言、数学学科的联系,促进儿童在这三个学习领域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科学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问题。
4 科学考核与做好实践教学
科学课程的考核不能等同于其他的小学课程,应从本课程出发,结合校本课程和学生的实际,从认识事物的本质、接触事物的内涵、理解事物的应用和发展入手,进行科学、公开的考核,要渗透讨论、猜疑、设想、动手制作和语言叙述的考核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实现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虽然小学生思想相对单纯,但学习动机、目标和方法是科学的,因此,加强对科学课程的考核研究与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动机和品质。比如,对于动植物的观察,在考核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大脑,通过叙述、对比、实施观看或者体会等进行评比、打分,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创新能力,拓展其科学课程的学习空间。
再如,让小学生认识科学和掌握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是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对于这个教育的主体,如果教师就课本内容讲课本,不仅学生学习不感兴趣,对于一些科学的问题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向广阔的科学天地。如在进行科学课程教学时,带领学生集体参观寿光蔬菜博览会,认识植物的同时,接触现代农业技术,了解机器人这个高科技产品,了解蔬菜产业的发展与未来,并与众多参观者进行交流。回到学校后,通过组织写感想、谈体会和展望现代农业发展前景的形式组织讨论,并进行评比,有效地促进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实现教学、参观、考核和讨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索,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这次科学课程改革必须从目标、内容、教法、评价等各个方面对以往的小学科学教育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初步构建一套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现代小学科学课程体系,深化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作者单位:1 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崔家小学;2 山东省寿光市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2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