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数学课上常常发生如下的怪现象:教师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们的小手都举得高高的。当教师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后,其他学生却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不愿或没有倾听这位同学的发言;即使这位发言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其他学生也是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不由地发人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不愿或不会倾听呢?如果学生不会倾听,又如何学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呢?
  
  一、导之以情。乐于倾听
  
  让学生用心倾听,就是让学生明白倾听也是学习、沟通、尊重的体现。在倾听中,大家会了解很多有用的信息,获得思想的火花,进发出思维的灵感。学会倾听。不仅是用耳朵倾听,更要用心去领悟。只有从内心深处接受,才能转化为学生自主的行动。 课堂上,要让孩子明白倾听能帮助自身弥补思维的不足。调整其学习态度,使其认识更趋完善。倾听会萌发灵感,触类旁通,点燃思维的火花。“三人行,必有我师”。用熟悉的名言来激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明白每位同学的发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总有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应学会尊重与吸纳别人的意见与想法。当学生意识到倾听的作用,并体会到这种习惯对以后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后,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接受,并在行动中积极配合。
  
  二、榜样示范,鼓励倾听
  
  教师自身必须做好榜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以最好的参照。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自己先耐心的去倾听,自己带头做给学生看。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无论是说对还是说错……教师都要专注倾听,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更不可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宽容。也是莫大的信任,更是乐观的期待与关怀。只有这样,课堂对话才能体现出平等性,彼此间才能体现出开放与回应,倾听的氛围才能逐渐形成,习惯才能慢慢的养成。
  课堂是师生之间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与信息传递的空间,是心灵交汇的磁场。教师首先要善于倾听,一个专注的神情、亲切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会产生奇妙的张力,不但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更能使他人意识到专心倾听的美妙。从倾听展开教学,学生也会被教师这种热情的投入所感染,会被民主的氛围所激动。彼此间是心与心默默的靠近,情与情悄悄的交流,不是简单的听学生把话讲完,而要实现智慧间的共振。
  
  三、指导方法。学会倾听
  
   当学生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有倾听意向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加以循序渐进的训练。
  心静:告诉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一定要做到心静。心静才能集中注意力。要听清同学发言的思路,弄清同学为什么有如此的想法,这种想法有什么精妙之处,对自己能否取长补短。
  猜想:在同学发言时,不妨让学生去猜一猜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顺着他的思路往下可能会得什么样的结果。如果自己不能理解,应事后及时提出询问。这样,当倾听有了明确任务,就不会漫无目的,纠正注意力涣散,不关注他人的坏现象,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等待:在别人发言时,要耐心等待,集中精力听清同学发言的思路,不要打断同学的发言。特别是:当同学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到对方发言结束,再作适当的评价。这不但是尊重同学的表现,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现。
  质疑:当学生对同学的发言持不同意见时,要引导学生从发言中搜集认为不恰当、不正确的信息,发言结束后,及时说明,对倾听的内容作理解、判断、创新等处理,形成自己的看法。
  分享:学生在课堂上应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但更要静下心来,好好听取同学的想法。要使学生明白,一味想抒发自己的见解而不倾听同伴的发言,只想让别人当听众而不想当别人的听众,就不能撷取别人思想中的精华。分享他人的精妙之处,吸收为自己的营养,不断修整自己的观点,才会逐步接近真理。当别人提出与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总之,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在倾听中去思考、去理解,在倾听中去批判、去消化。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倾听氛围,搭建易于登攀的台阶,提供有力的支撑,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倾听的良好习惯,提高有意倾听的质量,培养高层次倾听的能力。只要我们去做有心人,学生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65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