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學法的使用现状
  1.情境设置缺乏深度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的情境设置缺乏深度。情境设置起着连接生活与数学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提炼数学原理。但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所使用的情境创设流于形式。这样的情境创设缺乏数学思维的深度,失去了情境教学应有的意义。很多情况下情境设置流于课堂的热闹氛围,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并不会对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起到启发的作用。
  2.情境设置目的不明确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的,脱离了教学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部分教师一味采用拿来主义,对于其他教师的教案直接借鉴,不考虑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状况的改变。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更有甚者会使学生对于数学内容的理解难度加大。
  3.情境设置脱离教学实际
  部分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的方法和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到位,简单地认为,情境教学法就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导入新课。加之部分教师对于课堂走向的把握不准确,容易使数学课堂流于形式,成为数学活动课或数学游戏课。因此,对于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教师要深入理解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避免用生活化和活动化的情境冲淡课堂教学内容。
  二、创设有效情境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
  初中数学更加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努力使学生具备精准的计算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是重难点。初中数学知识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需要借助以前的知识点和公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必要性。初中数学教材中,方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在理解和解答方程时会有一些难度,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老师可以用分配学习小组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给班内学生分组时,数学老师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如果每6个人为一组,那么会有一个小组只有2人,如果按照4人一组进行分配时,小组的个数刚好是整数,且比6人组的总个数多2组,那么本班总共有多少个人呢?这样的问题读起来有些拗口,但是一旦学生将题目中的6人组的小组个数作为参照量,将其设为未知数,那么就能很快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式。以学生常见的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工作,能够有效指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基本的方程知识。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将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表象,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情境教学法作为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并且这一教法的效果会随着学习层次的提高而不断加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通常会将题目设置为商店购物。在中学阶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立方体,教师可以利用粉笔盒,让学生感知立方体的长、宽、高,建立关于立方体的空间概念。情境设置和问题设置的层次不断提高,不论是在数学学习的初期还是后期,情境教学法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都十分明显。但它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数学关系并不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与之相符的教学情境。
  三、为学生构建有效教学情境的具体策略
  在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应当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应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1.以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用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圆”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可以用如下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为什么足球和篮球要设计成圆形?由此让学生发散思维去设想圆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圆本身的特点,然后自然引入圆的直径、半径等教学内容。在学习“概率”的知识时,老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盒子里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卡片,已知蓝色卡片有13张,其他两种颜色的卡片被抽到的概率分别是26%和31%,请你想办法计算盒子中共有多少张卡片?其中红色和黄色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在这些具有导向性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提升,数学思维也会跟着实际问题的发展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用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学科在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性,且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生活化情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气息浓厚的环境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有效缓解紧张情绪和排斥心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例如,学习“图形的平移”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到游乐园坐海盗船或坐电梯的场景,让学生分析这期间的海盗船和电梯的运动轨迹,体会“平移”的内涵。当教师为学生讲解“不等式的性质”的内容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天平称量的动态图,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感悟算式两端相等和不相等的不同含义,从而把握不等式的概念与外在表现形式,在观察和思考中获得知识。当学生要学习“统计图”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该段时间内本地的降水情况统计图作为教学示范,让学生从中提取和归纳有效的信息,了解这段时间内当地的降雨和干湿度,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统计图的横纵坐标进行对比和分析,加深学生对于统计图的了解和认知,并尝试自主绘制当地的气温统计图。在生活化情境的帮助下,初中数学课堂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越发密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也越发深入,更愿意在课堂学习中投入精力和热情,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发现生活。   3.借助实物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那么教师就可以用一些真实的事物为学生打造一个形象的课堂,即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用直接演示的方式使数学知识浅显化、直观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同类项”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面额不同的硬币,然后让学生分组数钱,引导学生对同类项进行思考。这种硬币是适用于教学的特制硬币,有多种不同的币值形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会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总金额:第一,采用连加的方式算出硬币的金额;第二,先将相同面额的硬币放在一起,用乘法计算同一面值硬币的金额,再将所有的金额加起来,算出硬币的总金额。这期间,数学教师还可以不断增加数钱的难度,如增加硬币的类型、增大硬币的数量、缩减数钱的时间等。很明显,学生最终得出了第二种计算方法更加高效、快捷的结论,也由此对同类项的概念和含义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4.通过故事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初中學生的猎奇心理,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内涵。如讲解某一个公式时,数学教师可以将发现该公式定理的历史人物、发展历程等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从中获得启发,能够主动去探求和验证数学知识,并用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数学老师也可以讲解一些数学发展史上的名人典故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
  四、构建有效教学情境的原则
  情境的创设要从实际出发,创设启发性强、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以及生活情境。
  1.悬念问题情境原则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创设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数学学习的动机。利用数学中所固有的部分问题的相悖性,打破认知和思维中的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利用这一问题情境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数学学科的发展,就是一种发现局限性、解决局限性的过程。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发了学生对于数学有关知识的探索,去发现已有数学知识中的局限性。例如,在“角平分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引入结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主题:甲、乙、丙三条公路交叉以后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假如你是当地公交公司的车站选址人员,要你在这三条路的交叉地带选择一个地点修建公交车站,要求该车站到每一个交叉路口的距离相等,你将如何确定这个车站的地址呢?要想让车站与三条公路之间的距离相等,该如何选址?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更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的情境设计能够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使得数学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2.开放性问题情境原则
  情境创设要具有开放性,才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于开放性理解不到位,在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的创设不具有开放性,采用固定的和必然的引导方式,不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甚至对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打破模式化的思路进行否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问题解决思路的多样化。促进开放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利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设置开放性的提问方法和开放性的问题,避免封闭式的,仅具有单一答案的数学练习题和数学实例。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多设置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让同学以不同的解题思路来进行解答,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进行多种解答。例如,两个奇数的乘积是323,求这两个数。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将最大的那个奇数设为x,也可以将最小的奇数设为x,还可以设x为任意整数。多种解法可以锻炼学生对于方程和奇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3.时政热点问题情境原则
  情境教学法中,情境素材的应用要具有灵活的特点。不能一味采用传统的、固定的生活情境,而应该结合社会热点、新闻时政,与时俱进,让时政走进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阶段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不断丰富,逐渐扩展到对于生活实践、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关注。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些鲜活的时政热点,驱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也能够借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审视社会现状。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下,衍生出一系列的先进教育方法,而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情境教学法被越来越多地用在教学实践中,但是由于出现时间短、教师经验少,该种教学模式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问题因素、实物因素、故事因素等,并将其打造成生动、有效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教育中心
  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数学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的场景中理解所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效果。本人主持研究的陕西省规划课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研究》,经课题组对2016年以来神木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与利用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如今的初中数学课上仍有很多教师一味沿用固有的教学模式,对情境教学法的认知不足,完全没有掌握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笔者身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结合自身的一线教学经验,在文中围绕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使用现状,创设有效情境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以及如何为学生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展开了论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4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