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突破解三角形中的求最值问题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解三角形问题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其中,解三角形中的求最值问题是难点,成为学生顺利解题的制约点。本文就常见的解三角形中的求最值问题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以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突破此难点,在考场上对此类问题游刃有余,助力高考。
  关键词:解三角形;最值;助力高考
  解三角形中的求最值(范围)问题是高三复习中的难点,这类问题常常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与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平面几何等知识相结合,主要利用三角形性质、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基本不等式等知识去解决。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体现,其试题难度属于中高档题。本文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及模拟试题进行题型分析,对常见的解三角形的求最值(范围)问题的求解策略进行优化、归纳。
  一、 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解
  在解三角形求最值(范围)问题中可以利用正弦定理的边角互化,优先考虑边化角,借助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辅助角公式,化为单名、单角的形式,结合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解。
  (一) 已知三角形中一角,求另外两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最值。
  例1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csinA=3acosC,则sinA+sinB的最大值是(  )。
   A.
  1  B. 2  C. 3  D. 3
   解析:∵ 在△ABC中,csinA=3acosC    ∴
  sinCsinA=3sinAcosC
   ∴tanC=3    ∴C=π3
  ∴sinA+sinB=sinA+sin2π3-A=32sinA+32cosA=3sinA+π6
  ∵A∈0,2π3    ∴A+π6∈π6,5π6
  ∴当A+π6=π2即A=π3时,sinA+sinB取最大值,最大值为3。故选C。
  点评:例1中把已知条件结合正弦定理,求出三角形中的一个角,在求sinA+sinB的最值时从解三角形的角度出发,把所有的角都用一个未知角来表示,利用已学的三角公式解题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通法。
  (二) 已知三角形中的一角及其对边,求另外两边关系式的最值。
  例2 例1条件不变,且c=3。(1)求a+b的最大值;(2)求a+2b的最大值;(3)求a2+b2的最大值;(4)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由例1知C=π3,而c=3   ∴2R=csinC=2
   ∴a+b=2(sinA+sinB)
  此时,把求两边关系式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求两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最值问题,解答同例1,当A+π6=π2即A=π3时,sinA+sinB取最大值,最大值为23。
  第(2)(3)(4)小问解法可参考(1)的解法,选择边化角,从角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使问题简单明了。
  点评:此题要求两边关系式的最值,根据条件也可以用基本不等式去解答,但是我们若一味地去构造将得不偿失,所以我们选择边化角,从角入手,将会事半功倍。
  (三) 已知两角关系式,求两边关系式的最值。
  例3 锐角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對的边长分别为a,b,c,如果B=2A,则ba的取值范围是(  )。
   A. (-2,2)   B.
  (0,2)
   C. (2,2)   D. (2,3)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ba=sinBsinA=sin2AsinA=2cosA
  ∵△ABC是锐角三角形,则0
  ∴0<2A<π2且0<π-3A<π2,则0
  又∵π2
   ∴由①②得π6
   ∴cosA∈22,32
  ∴2cosA∈(2,3)。故选D。
   变式:例3条件不变,求aa+c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a+c=sinAsinA+sinC=11+sinCsinA,则只需求出sinCsinA的范围,条件所给的是A,B两角关系式B=2A,从而
  sinCsinA=sinAcosB+cosAsinBsinA=sinA(2cos2A-1)+cosA(2sinAcosA)sinA
  =2cos2A+cos2A=4cos2A-1
   由例3知,cosA∈22,32,
  所以sinCsinA=4cos2A-1∈(1,2),aa+c=11+sinCsinA∈13,12。
  点评:例题中只给了两角的关系式,没有涉及边的关系,所以优先选择边化角处理,将边转化为只含一个变量的函数,通过求函数的值域来解决。解答此题时容易忽略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一角介于0,π2之间,且任意两个锐角之和介于π2,π之间这两个隐含条件,而导致角A的范围过大,进而解题失败。
  (四) 已知一边大小及两角关系式,求边的最值。
   例4 例3条件不变,且b=2,求c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例3知,cosA∈22,32
   ∵由正弦定理,得csinC=2sinB
  ∴c=2sin3Asin2A=2(3sinA-4sin3A)2sinAcosA=3-4sin2AcosA=3-4(1-cos2A)cosA=4cosA-1cosA   ∵cosA∈22,32
   ∴c=4cosA-1cosA∈2,433
   ∴c的取值范围是2,433。
  归纳总结:三角形中求最值(范围)问题,首先通过边角互化和代入消元,转变为只含一个变量的函数,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来解决。解题时应注意角的范围的确定,需要根据三角形的形状和已知角的大小,或者利用如下等价关系来确定:a>bA>BsinA>sinB;A>BcosA
  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在解三角形求最值(范围)问题中,通常把已知条件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转化,可以产生形如“ab”,“a2+b2”形式,此时便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问题。
  (一) 已知一角大小及两边关系式,求边的最值。
  例5 (2018年衡水金卷模拟试题二,17)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bcosC=(2a-c)cosB。(1)求角B;(2)若a+c=2,求b的取值范围。
  解析:(1)B=π3(解答略)。
   (2)由(1)知B=π3,由余弦定理,得
  b2=a2+c2-2accosB=a2+c2-ac=(a+c)2-3ac
  =4-3ac≥4-3a+c2=4-3=1(当且仅当a=c=1时取等号)。
   又b
  点评:利用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二)
  已知一边大小及两边关系式,求面积的最值。
  例6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若a2+b2=12,c=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a2+b2=12,c=2
   ∴cosC=a2+b2-c22ab=4ab
   ∴sinC=1-4ab2
  ∵ab≤a2+b22=6
   ∴S△ABC=12ab′C=12(ab)2-16≤1236-16=5。
  点评:在求三角形面积时能根据已知条件正确选择面积公式,避免走弯路,根据公式需要结合基本不等式求解。
   (三)
  已知三个内角(三边)关系式,求角的范围。
  例7 (2014江苏,14,5分)若△ABC的内角满足sinA+2sinB=2sinC,则cosC的最小值是    。
  解析:∵sinA+2sinB=2sinC
   ∴a+2b=2c,即c=a+2b2
  ∴cosC=a2+b2-c22ab=3a2+2b28ab-24≥26ab8ab-24=64-24
  (當且仅当3a2=2b2时取等号)   ∴cosC的最小值是64-24。
  点评:cosC的展开式是有关于三边的代数式,故而利用正弦定理把边化成角,另外注意到a2+b2-c22ab分母中是两边之积,故而把分子中的c边用a,b边来表示,使基本不等式得以顺畅利用。
  归纳总结:基本不等式是高考重要考查点之一,其主要形式是a+b≥2ab(a,b>0),a2+b2≥2ab(a,b∈R),应用其解题时要注意定理的适用条件,即“正、定、等”的判断。
  在解三角形求最值(范围)问题中,通常是高考中的难点,在高三复习中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一)夯实知识基础,构建解三角形及交汇处知识点网络化的结构;(二)强化函数思想,重视思想方法教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突出题型特征,在解题训练中提高素养,灵活运用,融会贯通,这类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王文祥,课堂新坐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甘肃.数学(文科)[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8.
  [2]魏敬波.解三角形中易错问题例析[J].中学生理科应试,2014.
  [3]武增明.三角形问题中的最值的求解方法[J].中学生数学,2016.
  作者简介:
   袁雨红,广东省河源市,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4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