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教学改革的创新需求,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鉴于此,文章针对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学》;教学模式;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257-02
  现如今,我国高校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引入现代化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进而提高高校的教学效果,以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学》作为高校培养专业教师人才的必修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全面教学改革的需求,特别是高校培养的专业教师人才,在未来的教育工作岗位中,仍然需要教学创新。可以说《教育学》课程模式的改革,不仅能够创新高校教学模式,而且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教育岗位。
  一、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理论基础陈旧。凯洛夫“五环节”教学理论曾是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理论,且对我国的教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动,传统的凯洛夫“五环节”教学理论的弊端也逐渐地突显出来,特别是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讲授,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过于刻板和教条。
  2.教学目标混乱不清。具体到《教育学》的课程教学目标来看,主要是培养专业的合格教师人才。但是从大多数高校《教育学》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各大高校都在教学大纲中明确了《教育学》的课程教学目标,但是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树立科学教育观、教育思想等素质教育相对匮乏,仅仅是理论讲授,不能够与学生未来教育工作岗位的教学实践相联系,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目标,甚至一节《教育学》课程下来,学生仅仅掌握一些教育理论,对于如何应用一知半解,不利于专业教师人才的培养。
  3.操作程序单一。(1)课程设置不足。《教育学》涉及的范围较广,但是课时安排上相对较少,很多高校为了完成《教育学》的课程任务,单纯地进行理论讲授,导致一堂课下来,虽然师生都非常紧张,但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且课程内容过多也不利于学生更好消化。(2)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现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不够理想。一般来说,主要是利用PPT形式進行课程教学,多媒体教室、慕课等教学手段的应用不足。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效率。
  4.师生互动匮乏。(1)师生教学互动不足。传统的讲授教学将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不被体现。虽然现如今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始注重“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但是互动效果不佳,对于情境教学、问题探讨等教学模式运用不足。(2)忽视师生角色互动。《教育学》课程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因此,师生之间的角色互动非常必要,但是一般情况下,高校在《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难以真正地进行实践体验,特别是如何教学、教学技巧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造成“纸上谈兵”的问题。
  二、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建议
  1.建构公共教育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树立现代教学观理念。充分认识到《教育学》是集理论和应用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而且是进行教育学其他理论学习的基础课程。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引入教育观等理论,让学生能够提高教师岗位认同感,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进而更好地培养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的专业教师人才。(2)积极引用国外教学理论模式。结合国内外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整理和筛选符合《教育学》的教学模式理论,在确保现有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穿插和引用,例如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丰富现有教学模式理论,以顺应当前教学改革和教育转型的需求。
  2.明确教学定位。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目标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对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材开发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置,为高校教师提供最新教学大纲和教学教材。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教育学》课程讲解之前,对教学大纲、课时内容进行重新梳理,针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章节目标设置,然后结合目标需求,明确课程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对《教育学》的积极认识,扎实掌握不同章节的理论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章节课程的目标设置中,还需要考虑整体的课程目标设置,避免脱离整体的目标规划。
  3.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可操作性。(1)合理增设《教育学》课时设置。在确保其他教学课程任务完成的基础之上,针对《教育学》课程课时进行合理的增加,进而缓解教师的课程教学压力,通过精讲、启发教学等手段,帮助大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教育学》中的各种理论,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课程教学的知识讲授目的。(2)重视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渗透。原有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往往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需要合理地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具体来说,每一章节的备课环节,教师就要对课程的知识点、重点以及难点等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促使课堂教学有计划地进行。(3)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一切《教育学》的理论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到实践中。因此,提高《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就必须引入实践教学内容,例如安排学生到各中小学进行见习、教育调查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将教育学理论合理地应用到实践中,同时,还要建立学生实践档案,对实践内容、实践报告进行整理,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
  4.强调师生角色互动教学模式。所谓角色互动,也就是要人充分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同时让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进行互换。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建议:(1)模拟教师角色。在进行理论教学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角色,选取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进行试讲,在试讲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传授一些课程讲解的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尝试,进而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让学生学会反思,正确地进行自评。(2)注重课堂的共同探讨。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局面,针对《教育学》中的教学知识,进行问题引导,并通过小组讨论、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理论探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对于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三、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教学模式贯穿了从教学理论、目标、方法到教学评价的多个教学环节。可以说,在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科学地制定《教育学》的教学模式,能够促使《教育学》教学理论体系更加完整,提高学生对《教育学》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高校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目的。鉴于此,在转型发展下的高校《教育学》教学模式要能够突破传统,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能够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理论,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新时期合格的专业应用型教师人才。
  参考文献:
  [1]薛晓阳.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及其课程功能辨析[J].教育研究,2017,(05).
  [2]吴霞飞.混合教学模式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2).
  [3]辛萌,侯怀银.教育学传统解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