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特征,语文学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改进语文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起到提高老师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主要针对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翻转课堂应用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互联网;翻转课堂;小学语文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渐融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引入信息技术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作为最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突破,通过将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进行变革,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能力。
   一、创建网络教学环境,强化对学生的指导
   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科学化的手段灵活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老师在语文课堂开始之前可以为学生创建便于学生学习的网络平台,比如QQ群、微信群以及网络云盘等。有时会因为家庭的差异和个体的差异,对网络平台的使用水平表现出差异性。老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强化对小学生耐心指导,通过在学习中将信息化技术教授给学生,借此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老师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为学生解答疑惑,强化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全面促进老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所学习的课文是具有很强故事性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消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积极主动性。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老师在指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得学习方法,摒弃传统课堂学习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将传统的知识教育转化成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育。比如语文老师在教授《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时候,便可以在讲解课文时转换一种角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文章内容进行描述,让学生规划课文讲解的思路。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转换,深入《鸟的天堂》课文中的情境并深入思考。老师通过和学生一起制定课文学习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合作逐一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便可以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的自主权。老师在教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实际也是教授学生如何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其精髓在于先学后教,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疑惑进行教学,达到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课后作业布置,延续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科学化的方式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主动性的有效方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在课堂中也应该延续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小学阶段因为年龄的原因,心智普遍不够成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相对不高,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课前学习和课后学习的實际情况,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可以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作业,这也是对老师语文教学效果的反馈。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避免重复性的背诵和书写,增加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作业的答案。比如,老师在完成《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教学的时候,便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了不起的,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他们的了不起。父与子被困时等待被解救,他们会出现怎样的心理活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深读课本内容,通过自己的语言将问题的答案进行讲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综合分析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强化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语文学习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小学语文课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代的特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学习提供了解决方案。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灵活地掌握新时代下最先进的教学方式,在构建小学语文课堂的时候转变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之下,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金玲.“翻转课堂”运用于中职语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以《项链》课堂教学实践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28):235-236.
   [2]崔京菁,马宁,余胜泉.基于知识图谱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7):45-51.
   [3]陶亮俚.系统设计: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最佳路径:以微课程教学法视域下的苏教版语文三下《恐龙》教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6):37-42.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8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