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后进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具有社会化萌芽的初中生而言,成长环境对他们的性格及社会化过程会造成重要的影响。近几年来,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后进生”群体呈现递增趋势。重点分析了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后进生”群体特点、形成根源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遏制“后进生”发展不良势头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后进生;对策
   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具有环境复杂、不良诱因多的特点。近几年来,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后进生”群体不断增大,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重视,结合全社会开展的脱贫攻坚整体工作,作为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提出解决的对策措施。
   一、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后进生存在的问题
   剖析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后进生存在的问题,一是普遍存在自制力较弱,适应环境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弱。二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系统的学习计划,没有养成预习、复习和阅读的好习惯。三是部分后进生家庭,父母忙于生计,无暇辅导孩子学习,导致后进生学习成绩差,逃学、辍学现象比较明显,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产生贪图享受,遇事讲哥们义气,好强斗狠,甚至存在伙同社会不良青年对在校学生进行恫吓、敲诈勒索等行为。
   二、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后进生成因分析
   (一)自身存在的不足
   初级中学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断奶期”,个体思想不成熟,辨析是非的能力不强,但又想自我独立,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扰和暗示。城乡结合部临近市区,外来务工人员多,精准扶贫户多,拆迁补偿户也多,造成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复杂、学生家庭贫富差距悬殊,学生心理差异性大。
   学习的压力,教学依然和学业成绩挂钩。这一点在初升高中显得尤为突出。老师的期盼,父母期待让孩子在学业的道路上倍感艰辛和疲惫。一些学校虽然实行了等级评定制,但分数依然让这些孩子的身心遭受很大的压力,对后进生的压力更大,他们如果能够得到老师、父母正常的心理疏导,心理比较健康,否则他们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对学习的不用心、对前途更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
   (二)家庭教育的不当
   娇生惯养型家庭。这类家长尽一切可能“富养”孩子,对孩子百般溺爱,对孩子的学習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久而久之,使不少后进生逐渐产生依赖和惰性。经济贫困型家庭。这类家庭的父母通常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常年起早贪黑忙于生活,孩子放学便“放羊”,孩子逐渐对前途失去了信心。父母形象不佳型家庭。这些类父母整天沉迷于赌博活动中,认为大学毕业也是四处打工,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学门手艺,在这种环境的耳濡目染下,孩子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动力。在社会学的视野中,不完整的家庭较难提供规范化的互动模式。完整家庭是长幼有序、相互妥协的互动模式,少年儿童在这样的家庭里学会在伦理等级次序中按照固定的伦理规则行动,这中间应该学会妥协、学会忍让、学会按照次序与规则行事,否则会受到惩罚。但是后进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共同分享利益与情感,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和心理干预,让其内心的不解、不愿和对他人的不满得不到及时的发泄,就会让他们的心理变得更加扭曲、偏激、固执。
   (三)学校教育的滞后
   尽管教育体制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步转变,但面对升学的压力,城乡结合部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校和教师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完成教学任务,放在多出成绩、快出成绩上,集中在容易出成绩的学生身上,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后进生的针对性教育。后进生一般都处于弱势的地位,形成了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当这种意识极端强化时,就形成孤僻、焦虑、自私等心理,进而不愿和人交往,对人不信任,对自己不自信和没有公共意识等心理障碍。学校普遍缺乏专业人员对中学生进行前途理想规划和心理辅导干预,先进文化的教育引领不到位,满足不了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重视、不持久,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学”“为谁学”,学习缺乏动力和后劲。如果长期缺乏正当和及时的引导,可能就会产生各种心理上的问题。
   (四)不良因素的污染
   面对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所夹带的如高消费、搞攀比、贪图享受等一些负面因素误导,良莠不齐文化市场的精神污染和网络不良信息的过度泛滥。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相对单一,在中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争夺中往往处被动、处于劣势,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剧烈冲击。
   三、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后进生问题对策
   (一)努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继续付出艰辛努力,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每位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以自身良好形象和实际行动激励和教育孩子奋发向上。
   (三)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全面贯彻和推行素质教育方针,让“知荣而行,知耻而止”的理念植入每位学生的内心,从根本上扭转育书不育人的错误做法。大力开展校园普法教育,开通过“法治在线”和网络法律咨询等形式,让学生自觉远离和抵制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四)进一步净化美化校园周边环境
   政府各部门应各司其职,积极开展城乡结合部社会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净化美化学校周边环境。
   (五)充分发挥村委会的属地管理职能
   在寒暑假期间,学校、村委会应主动作为,多组织一些文体项目、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有益的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在充实中养成爱运动、爱读书的习惯。
   总之,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从根本上矫正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7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