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2018年初结束的两会中,“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再次成为了教育的热门话题。作为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这几年也在不断地吸收新课程改革的各种理念,“师生互动”、“生本教育”、“合作探讨”等等都仿佛已经成为了优质课的标配。层出不穷的新理念,花式各样的新活动,让老师们应接不暇。可是回到自己课堂,到底该如何上?因为绝大部分的一线老师面临的是高考。所以高考分数、学生减负、优质课堂,三者的平衡成了很多老师颇为头疼的问题。其实细细思量,应试教育与新课改的衔接之处也正是两者的想通之处——学生能力。只有真正提高了学生能力,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成绩自然就会提高。那究竟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能力?在这篇文章里,我将以本人2017年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省级优课的一节录像课(该课为人教版Module7 Unit5 Using Language——Peru)作为案例。
在平时的教学交流活动中,我常常会发现有些老师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过于笼统、宽泛,甚至流于形式。而有些老师则会任意拔高或者降低目标,从而给课堂实际教学带来一定的误导和影响。教学目标就像船舵,指引着这节课的方向和行程,所以一节高效的优质课首先必须有一个清晰、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目前的《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深入思考该节课所用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从而科学地制定具体的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这方面,我一直遵循评估专家Mager (1984)所提出的ABCD原则。
A——Audience(行为主体),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即为学生,如: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B——Behavior(行为动词),即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预期描述,结合课程标准可使用以下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如:describe,match,recognize,comprehend,distinguish,explain,give examples等等;
C——Condition(行为条件),即在何种条件下学生开展活动。如:after watching this video,given the following pictures and key words等等;
D——Degree(表现程度),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标准,用以评估学生学习表现或者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fluently,flexibly等等。
根据以上原则,我在M7U5 Using Language——Peru 这节课中,将教学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描述如下:
(1)Most students can read and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this part.e.g.parallel,abundant,govern,destination,out of the question,settle in.
(2)90% of the students can do the related reading comprehension exercises correctly and 70% of the students can smoothly give a short speech describing a spot with the useful sentence patterns in this passage after learning it.
(3)Students can get some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country Peru and meanwhile,it is hoped to develop their love for hometown and school by speaking and writing a passage about them.
这是一节reading & speaking课程,因此目标(1)、(2)作为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目标,重点提及了学生在reading和speaking方面的要求。而目标(3)则是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就应该将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的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再以目标(2)具体来看,也正是运用了上面提到的ABCD原则。“90% of the students”和“70% of the students”即为行为主体,也就是教学对象。“after learning it”即为行为条件。“correctly ”和“smoothly”即为表现程度。“do exercises”和“give a speech”即为行为动词,也就是学生的课堂行为。这样的教学目标细致具体,为教师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线索和方向。
我对本节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整合改编:
(1)删除了原课文后的几个问题,只选取了两个留用。同时我将第一篇文章中所提地点与其重要特色改编成配对练习,以此训练学生迅速扫描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样的设计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快速把握秘鲁的几个重要特征。
在这一部分的整合改编中,我就用到了omit删减和replace替换原则。在此,我想多言两句。删减和替换一定是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进行,将教材中过时的、偏难的、学生不太感兴趣的部分删减或替换成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切不可随意调整。
(2)将第二篇文章中的原有的四天游记的形式改编成信息匹配的题型。信息匹配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全国卷的高考题型,但是结合这篇文章的特点,非常适合改编用以平时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搜索关键词的能力。我将其改编如下:(仅做部分展示)
1.Mike,a well-paid photographer,hopes to have a holiday and take some photos of different kinds of birds.He has great interest in exploration of the jungle.
2.Elisabeth is planning for a vacation.She hopes to visit the museums,buy something special and taste Spanish cuisine.
……
在这一部分的整合中,我用到的是adapt变通原则。保留文中重要信息,换成一种更有趣、学生更为熟悉、更愿意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摘抄出文中对于地点类写作有帮助的实用句型,让学生尤其关注划线部分重点句型,既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也可学会仿写这些句型并应用在实际口语和写作中。仅以部分为例:
e.g.1.The capital of Peru is Lima,which is in the north on the coast.
2.It is a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 as it is close to Machu Picchu.
3.Peru offers a variety of experiences from ancient ruins to thick forests,high mountains.
總而言之,目标是方向,整合教材是关键,网络影音资源是重要辅助,创设情境是锦上添花。
责任编辑 邱 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1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