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问题设计, 构建有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引红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难点、重点及学生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既是激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又是促使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把握问题的尺度,方能打造有效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难点、重点及学生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既是激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又是促使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适度的课堂提问是增强教学效果必需的最重要的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设计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在课文的重难点处设疑,引导学生深入把握课文的精髓
  如在教学《七根火柴》时,当讲到无名战士把卢进勇招呼到近前,伸出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时,我提问:“无名战士为什么小心翼翼的、一根一根地拨弄着火柴,口里还要小声数着‘一、二、三、四……’呢?因为奄奄一息的他,要抓紧自己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向战友倾诉自己的心愿。可是,此时他已经没有力气把这些话说出来了。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位无名战士,此时此刻,你要对战友说些什么呢?请你把要说的话说出来。”
  这番话把学生引入了特定的情境之中,他们积极而迅速地思考着并一个接一个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对这样一个并非简单的问题获得如此的认识?这是因为我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给学生设置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准确深入地把握课文的精髓。
  二、在学生熟视无睹、没有问题的地方设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文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读懂文章。教师若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教师应在看似无疑之中巧设难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深刻理解课文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如《死海不死》的结尾处指出:“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数百年后,死海可能会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学生似乎对这部分内容没有疑问。我要求学生细读并作进一步思考“死海真的会死吗?”时,大部分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结论。他们认为:“如果约旦河不干涸,死海也不会干涸。因为死海海水蒸发量大于约旦河河水的流入量这是暂时的现象,随着死海面积的减少,海水的蒸发量也会减少,到一定的时候,海水的蒸发量与约旦河河水的流入量会趋于平衡。”我通过巧设疑问,使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了出来,从而改变了学生“不务精思”的不良习惯,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难度过大。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例如,在教《项链》时,我提问:“作者刻画的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此问题一提出,学生默然。这时,我随机应变,问道:“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很快答道:“是一个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我再设一问:“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答:“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豪华奢侈、讲排场、爱虚荣之风大盛。”这样,就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解决了。
  三、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从答案中领悟一般原理并进而推论出其他道理
  如《故乡》一课中提到“我”,我就此提问:“《故乡》、《社戏》中的‘我’,还有鲁迅其他作品中的‘我’,是不是鲁迅本人?”我接着提问:“鲁迅写《孔乙己》中的‘我’是酒店伙计,鲁迅卖过酒吗?”同学们都说没有。由此我从学生们的回答中总结:“小说中的‘我’是虚拟的艺术形象。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类回忆性的散文中的‘我’指的就是作者本人。”通过这些极富启发性的提问,学生解决了问题,并学会了通过推理得出一般规律。
  四、选准一个适当的角度提问,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减少理解障碍
  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其最佳角度在那里呢?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眼点》一文中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为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注意提问的切入点。例如教《孔乙己》一文,就可抓住“笑”这一“文眼”为切入点,提出一系列问题:①孔乙己一出场,就有一个字伴随着他,这个字谁知道?②课文中那些地方表现出孔乙己的可笑之处?③周围的人为什么都讥笑孔乙己,这反映了什么问题?④孔乙己在讥笑悲惨中死去,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⑤我们读了《孔乙己》,非但笑不起来,心里还有隐隐作痛之感,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笑”设计的,弄清了这些问题,就能深刻理解课文蕴涵的深意。
  语文教学是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境界,是一种洋溢着情感、弥漫着想象、充满着浪漫精神的境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个性的生命去体悟、去解读。教师在评价学生答案的过程中就要避免一刀切、一把尺,拒绝唯一答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我们把握度,以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4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