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摭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师应把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传统文化渗透存在教师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知行不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缺少有效性问题。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有:以传统风俗为基础,传递传统文化内涵;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优化教学方式,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传统风俗;教材;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5-0028-02
  语文是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学科,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紧密相连,这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其中。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语文教材所选择的文章通常具备代表性,很多文章都包含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思想贯彻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内容,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个性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品质,能够让学生在社会中稳定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知行不一
   当前,教师认识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但是一些语文教师并不能做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所采取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过于注重形式,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忽略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知行不一,部分教师开展的语文教学与其应有的人文性、文化性越来越远,只重视学生的成绩。一些教师渗透传统文化时,只是用肢解的方式和硬性灌输的方法讲解重点教学内容,讲授语言文字知识,不会花很多时间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解读教材时即使遇到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也是一带而过,不做深入挖掘,难以吸引和打动学生,使传统文化教育浮于表面,对学生沒有现实作用,无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教师采取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缺乏有效性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专业引导,如果教师的文化水平相对薄弱,而且采取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一些语文教师所采用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没有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使得教育效果不佳。首先,一些教师只是单纯、孤立地讲授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没有将其与相对应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也忽视了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内容,导致学生无法获得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无法将传统文化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致传统文化教育与实际相脱节。其次,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如风俗习惯、艺术、道德品质等,然而部分教师只是将一些节日及其风俗等表面的传统文化内容呈现出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而且不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剖析,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缺少新颖性及深刻性。再次,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一些教师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挖掘古诗词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是让学生采取朗读、翻译、背诵的方式学习古诗词。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无法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1.以传统风俗为基础,传递传统文化内涵
   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师就要把文化兴趣培养当作核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主动了解传统文化。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把关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风俗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由来及其发展的了解,如中秋节、端午节等。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传统文化风俗谈谈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此外,教师应该为学生营建一个立体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关于中秋节的内容,教师讲解这篇作品的时候,可以将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等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然后,可以给学生布置剖析中秋节所蕴含文化内涵的课后作业,下堂课时进行汇报。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了解传统风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
   2.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传统文化涉及诸多内容,且表现手法多样,既涉及物质方面的文化实体,又包含精神方面的文化意识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化实体与文化意识都进行积极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阅读、分析、做笔记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培养学生写阅读笔记的习惯,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教师挖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体会,不仅能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语言运用和园林知识外,还要进行传统艺术文化的延伸,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3.优化教学方式,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时,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优化,以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学情,通過角色扮演、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学习时存在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便存在一定难度。以《陋室铭》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资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知识竞赛,让学生了解刘禹锡是什么样的人,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陋室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等。这样,就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对《陋室铭》的兴趣,进而顺利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其次,教师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频或视频材料,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语文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机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及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实现立德树人。教师可以以传统风俗为基础,传递传统文化内涵;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优化教学方式,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金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建设,2017(32).
  [2]朱茂林.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摭谈[J].中学语文教学,2017(06).
  [3]邓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裴东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Abstract: Teachers should 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hinese teaching proces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national spirit and patriotic feeling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nfil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uch as teachers' different idea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lack of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The measures of infilt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clude: transmitting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ustoms; excava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eaching materials to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eaching.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tradit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custom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6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