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一节科学汇报课说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堂教学的成败既取决于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也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本文重点通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热的传递》来再现教学设计的打磨与完善的过程,即二次备课的过程
  关键词:二次备课;螺旋上升;否定之否定
  本學期,学校组织每位老师上一节汇报课。我上课的内容《热的传递》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接下来我结合这节课说说自己的二次备课及课后体会。
  首先我统揽教材了解本课在本单元、本册、小学阶段的地位及作用,从而确定本课教学目标:1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2会做液体对流的实验。3能正确使用酒精灯。4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5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6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实验器材:金属汤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茶叶沫(二次备课改用木屑)、水、蜡烛、投影。然后我结合教材和教参形成教学设计的初稿。一导入环节。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使我们的小手逐渐温暖起来。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二实验探究。1学习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1)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边。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2)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1)点燃蜡烛,在金属汤匙柄前端、中端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汤匙,用酒精灯分别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熔化的情形。3)汇报交流。2学习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1)出示实验要求:把茶叶沫放入水中加热,观察茶叶沫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2)学生实验,观察现象。(3)汇报交流。(4)谈话: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3认识辐射。(1)谈话: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2)汇报交流。三应用拓展。分析20页图中热的传递方式。四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接下来我进行二次备课,最终形成教学设计的定稿。一导入环节。1谈话: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使我们的小手逐渐温暖起来。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2学生回答。3谈话:你知道这是哪种热的传递方式吗?4学生回答。5谈话:相信我们一起研究完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如何传递的,你一定会知道。(板书:固体 液体 气体 热的传递)二实验探究。1学习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1)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1)讲解演示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一)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2/3(认识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边。(认识三脚架、石棉网)(二)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三)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认识外焰、内焰和焰心)(四)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2)指导学生使用酒精灯,教师巡视。(2)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1)出示试验要求:(一)点燃蜡烛,在一把金属汤匙柄前端、中端,在另一把汤匙柄的前端、中端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二)用试管夹夹住汤匙,用酒精灯分别在滴有两滴和三滴蜡油的汤匙柄的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熔化的情形。2)学生实验。3)汇报交流,认识传导及方向并板书:(传导 温度高 温度低 四面八方)。2学习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1)出示实验要求: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热,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2)学生实验(强调待水静止后再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3)汇报交流,认识对流及方向并板书(对流 受热上升 遇冷下降)。(4)谈话: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3认识辐射(1)谈话:在夏天的烈日下,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能举出具体的例子吗?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2)学生讨论、汇报并板书(辐射 不需媒介)。(3)谈话:你知道这是哪种热的传递方式吗?(4)我们还感受到哪些物体辐射来的热?三应用拓展。1分析20页图中热的传递方式。小组交流并汇报。2说说图中还有哪些热的传递方式?3传导、对流、辐射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补充板书)4太阳通过(  )把热传到地面,地面通过(  )把热传到近地面的空气,空气(  )形成风。四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附:板书
   汇报课已经结束两个月了,我能记得教学设计编写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进步与不足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也进一步认识到:“上好一节课教学设计要反复推敲,与其说要进行二次备课,不如说是在反复打磨。二次备课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教学设计层次清晰,环节衔接紧密,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突破,这样你就具备了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当然你还必须具备本门学科的知识储备,这样你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胜任自己正在从事的学科教学的人。与大家共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3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