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中立 陈文莉

  摘要:以全面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为目标,采用抽樣调查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困难和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展开了研究,从教学改革、活动创新、档案建设、队伍建设、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展开了分析,丰富了少数民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论。
  关键词:心理健康;少数民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070-02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信息化时代,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高等学校必须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放在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上。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关键元素,所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势在必行。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实现广西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推动广西高素质人才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如何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当前高等学校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为何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受区域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影响,广西地区的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都有了较好的改善和发展,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和东部沿海城市比较起来,在人才的素质和结构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人民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是缺乏,且人才流失严重,这对广西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是不利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人才培养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有义务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发展形式对人才培养机制做出改革。
  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困难
  由于制度和历史的影响,家长、学校都偏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就业技能的提高,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投入不够。再有就是高校教育功利化明显,部分老师注重科研,但对学生人格方面的培养方面欠缺有效的管理和组织。面对这些问题,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研究,还要在实际教学和日常管理中根据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制度的问题,广西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面
  一是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不足,教学方式重在记忆,课堂缺乏互动,毫无魅力。二是部分心理教材只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指南。三是当前高校教师科研任务量很重,使得他们放在教学上的精力有限,从而导致了上课内容广度不足,教学的手段比较单一。
  (二)学校管理层面的问题
  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不重视,没安排考核,对教学的促进和改革起不到推动作用,使得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没有压力和动力。部分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甚至取消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得这方面的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而在一些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中,管理者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偏差,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概而论,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
  (三)心理教育形式及途径的问题
  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和学生数量相比比例较低,部分人员不够专业,且接受培训、交流机会不多,导致很多相关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不了解。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重心理测试、障碍性咨询、心理问题诊治解决。但是,在科学分析、发展性咨询、心理教育方式的调研、心理训练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却比较薄弱。
  三、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壮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我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建议。
  (一)教学改革
  首先在开展各项活动和教学任务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对心理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主动去探索相关的知识。其次是高校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将壮族大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利用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达到让学生喜闻乐见的目的。最后是根据学校和专业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课程,网上开设与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受众面。
  (二)活动创新
  在第二课堂建设上,要适当开展心理文化系列活动,并成立相关机构,提供经费,形成长效机制,如根据学生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智力、情感、宗教、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举办心理健康文化节、少数民族心理文化论坛、心理电影欣赏、心理知识佳作阅读、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报告和讲座、班级心理沙龙、心理漫画比赛、心理征文比赛、少数民族心理健康微电影大赛等,不断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三)档案建设
  首先是通过个别辅导、个别谈话、测验、观察、个案研究等有效方法,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心理档案,并进行分析和整理,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且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以及管理者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做好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其次是成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辅导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根据学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和结构情况,单独设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辅导站,从制度和经费上加强帮助,并定期进行业务指导。
  (四)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学教师和部分医学人员组成,这群队伍的专业素质不是很强。为了适应新时期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设,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建立工作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工作进行考核,总结经验,形成理论,并加以推广。
  (五)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一直被忽视,导致学生竞争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和观念守旧,对新事物、新理念的反应不灵敏,使得他们容易受外来思潮的侵蚀,对现实问题产生曲解。为此,一是必须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知识经济,进一步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为学生创新并提供有力的平台,二是加强指导思想的教育,教育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眼界观察世界,培养战略思维,实现主体与课题相统一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总的来说,我区少数民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弱、时间短、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偏低、正规的培训不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要积极创造条件,从制度、经费、队伍等多方面建设,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许建国,马迎教,陆贤杰,林健燕,廖建英.壮、汉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03).
  [2]向往.壮族与汉族大学生价值观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13,(01).
  [3]杨海.壮族地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众认同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05).
  [4]王勇.广西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6,(06).
  [5]杨金江,秦庆,李德波.运用卡特尔16PF对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学理论,2009,(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8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