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文体互动”教学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郸丹
摘 要:读后续写是高考写作新题型,要求考生对所读材料进行续写,让阅读与写作在同一语境中发生互动。本文以“文体互动”为基础,英语教师为学生安排阅读与写作的任务,要求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关键词汇进行提取,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按照其情节发展的顺序来对其做出一个简单的评价,并对文本中主要语句进行简单的强化提取以及记忆,最终形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读后续写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文体互动;教学
一、 引言
如果高中英语教师要是想了解一些学生对于所学英语知识的具体运用程度的话,那么读后续写则是一个非常好的考量策略,因为它不仅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考查,而且还会使英语教师更加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学生可以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以及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而“文体互动”可以带动着学生更加仔细全面地来对文本进行研读与思考,这种互动类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英语创作能力进行非常大程度的提高,使阅读与写作创作能够变得更加的统一与和谐。
二、 实际对学生进行“文体互动”式读后续写的具体教学思路
针对高中这个阶段的学生进行读后续写教学的时候一般提供一段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该材料内容、所给段落开头语和所标示关键词进行续写,字数保持在150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高中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读后续写培养的时候首先应让学生对原文本进行充分的阅读,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进行一个全面综合的考量,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相关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
在这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具体以“文体互动”为中心来进行实际的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展开。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之下,英语教师要以让学生对原文本进行仔细深入的阅读为开端,让学生对原文本能够有一个非常全面清晰的了解。对于那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不太理解的词汇与句子,教师要及时为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原文本中的重点词汇、整体事件的起因与顺序以及所运用的具体写作方式更加的了解。英语教师在由自己为学生讲解难点的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来进行适当的讨论与交流,以此来使学生的思考方式变得更加的成熟以及全面,整体看起来更具有逻辑感。在学生对原文本的写作风格与方式进行模仿的时候,英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写作的方式以及怎样更好地写出长句子的具体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后续写出的文本能够更加的生动以及具有很好的正确性。最后,英语教师要根据预先设置好的续写评价规则以及原文本来对学生续写出的作品进行综合的评价与考量。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英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正确引导、对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积极的训练、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力、对于英语句子的模仿写作能力、对于关键词汇与语句的整理归纳能力以及学生的独立创作方式等,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在以“文体互动”为中心时对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
三、 对实际英语的读后续写进行实际教学分析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Journey down the Mekong”中的Part 1 “The Dream and the Plan”为例,对读后续写教学进行分析。本文讲主人公王坤和姐姐王薇想骑山地车旅行,他们选择了海拔五千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山作为骑车旅行的起点。通过查找资料,他们了解到湄公河具体的地理位置,河流特点和流向,沿途所要经过的地形等,这注定是一次非常刺激的旅行经历,在他们实际去旅行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续写的内容是:终于到了要出发去旅行的那一天,王坤和姐姐进行了旅行前的准备,但是在旅行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突发事件……英语教师要是学生以“终于到了出发要去旅行的那一天”为起始语句,并参照原文中的基本情节顺序来进行续写,教师也要按照文体互动的基本方式来预先对这节课程的目标进行相关设置:第一,学生要按照续写的基本顺序来对原文本的故事发展情节以及顺序进行简单的了解,从文本中选取出五个词汇作为续写中的关键词汇:Mekong River、dream、plan、bike trip、best way,并将这些词汇合理正确地运用在续写的文本之中。第二,英语教师要要求学生对原文本进行充分的阅读与理解,了解原文本所要表达出来的真实意思,对将要运用的写作方式有一个预先的全面了解,对文本的一些细节部分也要做好仔细的描写。第三,英语教师要与学生做好在续写上的文体互动,可以根据对原文本的阅读与了解对文本故事的解决与后续做一个具体的设想,与周围的同学进行正确合理的交流以及沟通,为将要进行的续写做出一个大体的写作框架,使学生释放创造力和想象力并能让自己融入读物所创设的语境。这样,学生可对故事以后的发展做出基本的正确猜想,对细节方面做好仔細的描写与刻画,再在续写之中添加上学生自己的一些旅行经验与常识,从而使续写出来的文本看起来能够更加的完整清晰。
四、 实际进行教学时的具体过程
(一)在续写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为学生解答文本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在续写开始之前,英语教师可以适当地来对学生进行一些文本上的知识引导,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现一些关于湄公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等,使学生能够对原文中提到的旅行地点湄公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在文本中不会的词汇,教师为其做出正确的解答。然后英语教师再向学生介绍对原文本进行续写的主要任务,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一些旅行经验以及常识来进行相关思考,文本中的王坤和他姐姐在旅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师生对话内容大概如下: 师:Where have the students been to travel? Are there any memorable things there?
生:I have been to Guilin, where the landscape is very beautiful.
生:I have been to Harbin in winter. The snow sculptures there are so beautiful.
通过师生的这段对话可以使学生对续写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对于原文本续写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并找清楚原文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涵义以及词汇,对原文中的主体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使学生的续写过程能够变得更加顺利。
(二)对学生进行一些与原文本相關的提问,为学生梳理好续写的大致方向
英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对原文本进行充分的阅读与理解,了解文本中人物以及事件的大致发展方向,而且英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与原文相关的提问,以此来为学生梳理好续写的大致方向。师生对话内容大概如下:
师:What kind of emergency do you think can happen in cycling?
生:I think there may be some trouble with the bike, so it can't go on.
师:This is a major problem. Is there anything else?
生:I think they may get lost because there are some roads that are very difficult to cycle.
通过以上教师的提问可以为学生将要进行的续写打下一个坚实的铺垫,为学生的思考以及创作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教师要及时地根据“文体互动”的要求来对学生的续写做出评价
在学生完成续写任务之后,英语教师要及时根据“文体互动”的要求对学生的续写做出评价,最后的评价要根据学生续写出的作品质量、运用句式和词汇的正确性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进行综合的评定,从而可以全面正确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程度进行了解,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方面的兴趣。
五、 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对原文本进行读后续写,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对所学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非常大的提高与锻炼。在对学生进行续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实现对学生进行“文体互动”式读后续写的具体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一些与原文本相关的提问,为学生梳理好续写的大致方向,以及及时地根据“文体互动”的要求来对学生的续写做出评价,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读后续写发挥出它自身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娣.以续促学,提高外语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新尝试:“读后续写”研究综述[J].现代语言学,2018,6(2):204-212.
[2]朱紫瑜.读后续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促学功能分析[J].校园英语,2018(8):103-105.
[3]黄俏艳.读后续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19,13(26):64.
[4]何茜.在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开展读后续写的策略探析[J].英语教师,2019,19(19):64-66.
[5]孙凌博.在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开展读后续写的策略和思考[J].英语教师,2019,19(6):9-12.
[6]欧元春.主位推进程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连贯性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7(12):146-148,151.
[7]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王郸丹,浙江省金华市,浙江金华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6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