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学困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曾燕玲

  摘要:一般来说,在学校的每个班级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学生,也跟不上课堂的进度,慢慢成了学困生。现在,学困生问题已经成为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家长以及教育家都针对学困生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初中数学中,运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本文针对初中学困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运算能力;学困生;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就数学学科而言,运算能力属于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数学运算能力是影响数学学习的一大基本因素。除此之外,运算能力还能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会影响初中物理和化学等科目的学习。要提升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先提升运算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运算能力现状,积极研究学困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二、 初中学困生数学运算学习现状
  (一)教师教学针对性较弱
  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方面,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总的来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以及学校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调查发现,很多学困生运算能力一直无法提升的原因主要是公式混淆,运算法则混乱以及理论不清等等。很多学困生对于运算的基础法则根本就没有掌握牢固,比如如何去括号,如何确定正、负号以及如何去分母等等,使得学生运算时出现大量错误,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算。究其原因,有部分是因为有些数学教师只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进行授课,对于教材上相对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并没有做过多讲解。然而,很多学困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教师授课过快或者不够详细都可能导致学困生对很多运算知识一知半解,无法很好地掌握运算方面的知识。那么,学困生学的知识混乱模糊,在做题时也会出现各种错误,运算能力差。
  例如,在人教版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中,化简(5a-3b)-3(a-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困生对于后半部分的计算符号总是模棱两可。除了运用去括号法则-3(a-2)=-3a+6解决此题外,通常老师还会补充分配律方法。用分配律,把2前面的“-”当做性质符号直接先定符号处理可得-3(a-2)=-3a+6,这对教师来说是非常直观的事,可是对于学困生,这里2前面的“-”他们更习惯看成运算符号——减号,这里面实际包含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法则,-3(a-2)=(-3)·a-(-3)×2=-3a-(-6)=-3a+6。教师如果没有讲解清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就容易造成混乱。
  (二)数学运算基础薄弱
  很多初中学困生之所以数学运算能力低,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基础薄弱。这些学困生小学阶段的数学没有学好,对一些数学运算性质没有掌握牢固,对公式的记忆也非常混乱。例如,初中数学中的分式运算就需要有小学通分的基础,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这个步骤就需要有小学最小公倍数的基础等等。数学学习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根基不稳,后面学习起来就非常吃力。而且,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难度上增加了许多。如果小学数学没有学好,到了中学,就很容易沦为学困生。
  (三)学困生学习缺少自信
  由于长期在课堂上跟不上进度,很多学困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心,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怕学数学,对数学课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学困生仍然是听得云里雾里。他们总觉得无论上课认真与否,总是没能领会学习要点,知识没掌握,练习就无法顺利完成,如此恶性循环。由于对学习缺乏自信,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自然是很难学好初中数学的。
  三、 初中学困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一)教会学困生总结运算技巧,培养归纳能力
  要想提升运算能力,总结运算技巧很重要。教师要教会学困生对各种运算技巧进行总结,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第十五章《分式》中分式的加减,计算x+1 x2-1+x2-x x2-2x+1,学生在通分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的关注到分母部分,把(x+1)(x-1)2当做公分母,必然导致计算难度的加大,准确率大大下降。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教会学生技巧:先约分后通分!两个分式均能约分,所以原式=x+1 (x+1)(x-1)+x(x-1) (x-1)2=1 x-1+x x-1=x+1 x-1。
  通过以上技巧的举例我们不难看出,在一些计算的易错点上,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掌握必要的技巧,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效率以及计算正确率。
  (二)重视良好的运算习惯的培养,有助于提高运算能力
  很多学困生之所以成绩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主要是这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运算能力而言,学困生也缺乏正确的运算习惯,导致他们在做题时,漏洞百出。为此,教师要引導学困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动手、四检查。一看,指的是学生在解运算题时,要仔细看清楚题目和数据。二想,指的是学生在动笔前一定要认真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一道计算题时,并非拿到计算题就下笔,而是要仔细观察题目,弄清题目的运算顺序,是否可以用到某些运算技巧等等。三动手,指的是在解题过程中要做到书写规范,解题步骤要详细,便于后续每一步的检查。数学是非常缜密的,哪怕一个数字或者符号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整道题出错。对于不同类型的计算题,要特别留意解题中的重要步骤,若随意跳步,则很可能出现错误。四检查,为了提升运算的正确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完每道题后,对题目进行仔细检查。一旦教师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后,学困生的运算能力也会慢慢得到提升。
  例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x+y=4 ①2x+3y=10 ②,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困生观察:第一个方程y的系数是1且较为简洁,可以采用代入消元法。首先用含x的式子表示y,此时注意移项要变号!由①得y=x+4,代入第②个式子得到2x+3(x+4)=10,对于学困生而言,这代入的步骤不可跳步且务必细致,学会主动添括号,是代入消元法重要的环节。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学困生容易写成2x+3x+4=10,而导致计算错误。   又例如,我们将方程改为-x+y=4 ①2x+y=10 ②,此时两个式子中y的系数一样,我们采用加减消元法。对于学困生而言,容易犯以下错误:由②-①得:2x-x=10-4,而正确的解答应为②-①得:2x-(-x)=10-4,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重要步骤的强调,并且要求学生按规范的解答完成,切不可眼睛一瞟,错误百出。同时,完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计算后,将最后答案代回原题目便可进行自我验证。完成基本的计算过程后,老师进行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整体思路是“消元”,其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两种,以上的两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消元思想,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换为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只需要将知识点进行关联形成知识网,那么很多问題都可以通过转化的思想来进行解决,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自身的数学运算能力必定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引导学困生从错题中学习
  为了帮助学困生,教师要引导学困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降低出错重复率。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让他们将错题抄写在错题本上,并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可以定期检查错题本,仔细审查学困生的错题归纳情况。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错题本上的错题,找到学困生的薄弱点,易错点等,然后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以及易错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困生各个击破,逐渐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错题,那么教师就需要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共性的问题,将其进行重点的讲解,找出学生出现问题原因所在,并使学生走出错题的困扰。
  例如以下应用题:养殖户想要建造一个养鸡场,其中一面利用房屋的墙壁(足够长),三面利用篱笆围成了一个矩形养鸡场,已知篱笆全长35米。求养鸡场的最大面积。
  学生解答过程中有以下两种常见错误。错误一:设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为x米,则另一边为(35-x)米,面积S=x(35-x);错误二:设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为x米,则另一边为35 2-x米,面积S=x35 2-x。对于这道二次函数题,设元错误导致列式错误,就没法正确完成此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试着让学生自行发现错误原因。有的是没注意审题,认为整个矩形都是篱笆围成的,有的是解题大意,把矩形的周长当成长与宽的和。如果我们学会画示意图,在图中的相应位置标上x,其他线段用含x的式子表示,那就一目了然了。比较好的设元方法为:设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x米,则另一边为(35-2x)米,面积S=x(35-2x)。设好元后,可以利用抛物线顶点公式计算出最大面积。还有的学生采用配方法进行处理,会出现以下常见错误:S=x(35-2x)=-2x2+35x=x2-35 2x,对于二次项系数-2,应该采取提公因式法把-2提出来,而不是直接除去,要区别于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等号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
  通过类似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错题原因的能力,并且利用错题给学生一个自主探讨的机会,提升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最终达到增强运算能力的目标。
  又比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对于方程5x+1 3-x-2 12=2,学困生进行第一步去分母时,容易得到错误答案4(5x+1)-x-2=2,这里少了一个括号,并且常数项也忘记扩大12倍了,我们可以教学生从错误中找到解决技巧:主动添括号!计算时先在方程分子部分添括号(5x+1) 3-(x-2) 12=2,降低错误率。
  (四)鼓励学困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积累对于学好初中数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记20以内的所有整数的平方、10以内整数的立方、二元一次方程求根公式,二次函数顶点式等等,一旦学困生能够熟练记住这些数据或公式,解决基本计算速度会大大提升,运算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或者,教师还可以花些心思将一些公式法则总结成学生便于记忆的口诀、顺口溜等等,如此一来,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培养了善于积累总结的好习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最终会实现运算能力的提升。
  (五)开展班级帮扶政策
  为了帮助学困生有效提升运算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帮助学困生有效提升成绩。对于学困生成绩提升快的小组,教师给予特别奖励,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以优带劣。针对学困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各组组长给每个小组成员布置一定量的运算题目,让各小组完成,同时让优秀的组员帮助学困生,让学困生能够顺利解题。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计算题解题比赛,以此督促小组成员互帮互助。
  四、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学困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困生学会归纳总结,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并善用错题本,善于从错误中总结经验等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阮征.影响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的因素调查研究[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8.
  [2]李琛.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运算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3]林春辉.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J].华夏教师,2015(11).
  [4]于海芹.初中学困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5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