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卓越医师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为培养大批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院在培养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制度,积极构建卓越医师培养体系,从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实践素质方面进行重点培养。文章针对我院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卓越医师;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
   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启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其中包括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和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推动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衔接,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授予与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有机结合,探索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培训,为培养大批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医学教育的背景下,各医学院校均积极构建卓越医师培养体系,从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实践素质方面进行重点培养[1]。文章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完善和优化“规培型研究生”培养流程,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卓越医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规培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问题
  (一)三年学习时间安排紧张
  目前,我院儿科规培型研究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内需完成30个月的临床轮转,前半年利用晚上及周末时间完成必修课及选修课的学习,其中必修课包括临床流行病学、专业英语、传染病学、学术规范与写作指导、医疗法规与医患沟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最后在剩余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硕士研究生毕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毕业课题的总结、论文书写等,并且在此期间需参加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及面临择业的问题。因前30个月的临床轮转任务繁重,大多数学生不能在前期顺利开展课题研究,更多是在临床轮转结束后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课题研究中。由于时间紧迫,所以更多学生倾向于选择临床型课题,而无暇接触基础实验,并且不能更深入地研究课题。当遇到科研瓶颈时更容易焦躁,甚至中断或放弃原课题研究,这不利于科研能力的培养,也许最终他们都能顺利完成毕业答辩,但相较于非研究生类规范化培训学员,并不能体现研究生的优势。
  (二)临床带教老师配置不统一
  规培型研究生临床轮转期间,带教老师多为随机分配,由于亚专业的细分,同一科室可能有多个治疗组,不同治疗组收治病人的种类及严重程度会有差异,学生被分配到不同治疗组所见识、学习的疾病种类不一致,可能当部分学生轮转完某个科室时,对相应系统的学习仍有局限,处理危重患者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各医疗组的主诊医师教学习惯不一致,部分带教老师教学意识淡薄,带教内容也多为零散的知识讲解,缺乏全面、系统性的传授,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部分老师在管理方面缺乏严谨的态度,影响教学质量,分配给教学的时间有限且多为不确定性,而现有教学制度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激励不足,医学生带教无法引起其高度重视。
  (三)評优考核制度不完善
  规培型研究生在三年学习期间,所面临的考核主要包括轮转科室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结业考核,考核形式包括理论知识笔试及技能考核,技能考核包括基本的病史采集、查体,基本的操作和病例分析。各科室的出科考核由科室自行组织,考题相对简单,部分科室考核并不严谨,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年度考核由教研室统一安排,由于不同学生轮转顺序不一致,可能部分学生在参加年度考核时会遇到某些自己还没有轮转过的系统考题,有限的考题也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而我们的评优标准又多源于出科考核及年度考核,结果导致某些优秀学生并没有被筛选出来。
  二、解决措施及改革方案
  (一)合理安排、适当延长学习时间
  由于三年学习时间紧张,需兼顾临床轮转和课题研究,所以必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学生们在临床轮转期间尽快掌握临床技能的同时,有剩余时间展开课题研究。为此,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轮转科室加强对入科时的培训,可以面对面讲解、建立微信群转发学习资料,使学生对该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流程有所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科室及教研室每周至少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或病例讨论,由主治医师级别以上的老师负责全面、深入的讲解,开展病例讨论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高低年级学生可以一对一接洽,建立良好的学习互助模式。另外,可以适当延长培训时间,根据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提高科研能力。
  (二)选拔优秀带教老师
  教研室及各科室遴选临床、教学及科研均优秀的临床老师组建教学团队,对带教老师设立激励制度,同时双向评价,出科时由学生对带教老师进行匿名打分,教研室最后负责统计评价结果,对优秀带教老师给予奖励。由于亚专业细化,学生在科室轮转期间要求各治疗组间轮转,熟悉不同治疗组收治疾病的种类,向不同的主诊医生学习。
  (三)优化评优考核制度
  由于学生的轮转顺序不一致,基于目前的评优考核制度并不能很好地遴选优秀者。知识的储备源于各系统学习的不断积累,如果把考核的重心放在出科考核,即严谨对待对各系统学习的考核,增加出科考核成绩在评优细则中所占权重,这样或许更能反映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不过这要求科室的出科考核题目有合理的难易搭配,考试公平公正,这也增加了科室的教学任务,可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安排。另外可以多时点组织多次、多种技能大赛,设立奖励制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技能竞赛能够锻炼医学生的临床思辨力,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学习成长[2]。学生在比赛准备阶段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开放技能培训中心采取预约形式供医学生业余时间加强各项临床技能的练习。
  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阶段,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培养卓越医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医学生学习、思维、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3]。以卓越医师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制度,最终使医学生能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4]。
  参考文献
  [1]马静,杨丽莎,梁志清.关于“卓越医师”教育培养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243-244.
  [2]刘丹丹,孟秀香,苏红,等.临床技能竞赛促进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20-21.
  [3]张岳,唐年亚.外科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18):140-141.
  [4]王攀,周程继,喻晶.卓越医师培养模式在胃肠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7(8):1259-12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5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