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任务驱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任务驱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文章从确定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步骤、分析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学生特征、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三方面,对任务驱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4-0090-02
  任务驱动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核心,建立在多种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对知识体系进行建构。目前,许多教育研究者都在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一线教师也在利用此教学法进行实践探索。本文从确定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步骤、分析“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学生特征、实施“任务驱动”需要注意的问题三方面,对任务驱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任务驱动简介
   (1)任务驱动的概念。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强调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2)任务驱动的特征。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二、确定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构建任务驱动模式的第一步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任务分解。当确定任务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解,并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对任务进行分解。第一,每分解一个任务,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予以完成。第二,将任务全部分解完以后,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予以完成。(3)任务完成。对任务进行分解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予以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加以适当提示或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逐步完成任务。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学习任务完成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以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4)评价。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要包括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对过程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方向,为学生答疑解惑。对结果进行评价时,教师除了要注意结果是否正确外,还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不正确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三、分析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学生特征
   (1)分析学生学习特征。在封闭式管理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认真,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能夠积极主动地完成。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每个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分析学生认知特征。有研究表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已经接近成熟,以后的学习只是增加知识,而对其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不会有太大影响。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学生信息技术储备,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思维方式,构建高中信息技术的认知。(3)分析学生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即使教师讲得再生动、仔细,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高中生的思维趋于成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独自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此外,与自学能力同样重要的是自学精神,有不少学生虽有自学能力,但不愿意自学,缺少自学精神。这会导致在同样的教学方法下,取得的学习效果不同,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学生学习效果要好。
   四、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任务设计。第一,趣味性。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研究,并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得以解决,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对学习内容会更感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第二,真实性。学习任务应该具有真实性。比如,在设计图片时,对图片的大小、相应的字体、颜色等都要有所说明。第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属于实践课,要求学生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任务,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有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第四,合理性。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任务。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能力不同,任务难度过大,会挫伤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五,连贯性。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注意任务的连贯性,做到循序渐进。(2)任务实施。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能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所有学习任务的学生不多,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自学能力等因素,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设计的学习任务要有趣味性、真实性、可操作性、合理性和连贯性,以推动任务驱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何娟.高中信息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9(08).
  [2]宋倩.任务驱动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教学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3]赵文涛.“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4]仲启标.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9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