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淑梅

  摘 要:节奏教学是指有节奏的节拍,有规律的练习,更重要的是音乐,根据节奏和通过身体的方式来表达音乐感觉。“体态律动”指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去表达和展示音乐,同时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这种教学模式集合了各种感官,多角度地深入感知音乐,同时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如果我们把这一创新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会脱离音乐课堂枯燥的时代。学生可以在充实的音乐氛围中感悟其中的内涵,快乐地学习。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音乐教育的理论内容基础上,及时地发展和更新,为小学音乐的教育有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一、 “体态律动”的概念和内涵
  “体态律动”是源于古希腊语,指的是理解音乐的节奏并不局限于音乐的速度,也与身体接触有关,即:深化体内感觉生活节奏的音乐,其目的在于通过自己的情感,身体,采取行动去体验音乐。感官的结合使得学生根据肢体的本能去表达音乐的节拍和意义,引起强大的学习兴趣,在玩乐中深入知识学习。他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只注重旋律和和声的情况,而不再继续枯燥的音乐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打造我国音乐课堂的新型模式,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体态律动的方法更加强调音乐节拍的表达和延伸,让学生深入运用肢体语言和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黄金时期。通过增加感觉和听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身体协调性的增强有利于他们通过身体的律动来更好地演奏音乐,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在人体节奏教学模式中,音乐是通过听觉与动觉的结合来体验的,形成音乐的感觉、情感和大脑统一起来,达到身心的和谐。因此,小学生身心特点与体态律动教学过程和原则的相似性有利于我们在小学阶段实施音乐教学。
  二、 “体态律动”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唤醒本能,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富于想象力。他们总是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来感知和理解音乐。在学生的运动中去感受和体验音乐,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本能,使他们能够自由地感受和演奏音乐。因此,小学生所听的音乐应使自己的动作可以自由地发展,这不仅对小学生有信心,也有助于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
  (二)简化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用肢体来表达展示音乐,纯理论知识的讲解会使学生感到无趣。学生在音乐中可以随意地按照自己的理解与音乐的表达,简化学生理解音乐的过程,探索音乐的形象,进而形成自己的音乐理性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在演奏中很难记住的乐器的音乐特征,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学生作为积极的角色融入课堂,感受音乐氛围,体会音乐价值。
  (三)亲近音乐,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用过身体的节奏感接近音乐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主动表达,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学生想象力的打造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学生独立创新,拓展学生的创作自由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体会直接表达,充满勇气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完成音乐的创新,并自信地展示自己的音乐想法,并在交流中与其他同学分享创作的乐趣。
  (四)方便鉴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要多鼓励学生通过学生的表达来学习音乐,通过“体态律动”方式来探索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的创作,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进行课堂规划。有人曾经在报纸上读过一篇文章:“为什么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篇文章解释了音乐课的现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发展。
  (五)尊重學生身心发展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音乐发展有不同的特点,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音乐教育的小学阶段,告别幼儿阶段,是正式开始、系统学习的
  时期。尤其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它是一个人学习音乐的关键时期。这个学龄儿童是活跃的,好奇的,具有擅长模仿肢体语言和心理的特点。他们擅长用灵活的身体动作来配合节奏。把姿势与动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音乐教育创造新生力量。音乐教育应立足于儿童天性的觉醒,一切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从简单到困难,从浅到深,一步一步来。儿童演奏时看到的自由运动应该进入音乐课。
  三、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音乐教学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上课时,他们不再盲目听讲,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接触了解音乐。细小节奏教学模式把音乐与身体节奏结合起来,符合学生自然活泼的个性。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虽然给教育注入了活力,但还需要加强。好的音乐课与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设计小学音乐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通过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能力,开展游戏教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教学。
  (一)应用“体态律动”感受音乐要素的美妙
  教师要通过音乐元素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循节奏、节拍、力度、音色等进行体验,运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在体验和感悟中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很多歌曲的×× ×× / ×× / × /节奏,根据以往的经验,尤其是针对低段孩子们,不要专注于机械的节奏符号,而是使用有趣,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的认识,从听觉的角度,培养学生乐感。如在二年级第二课《母鸡咯咯叫》中学习唱歌,主要学习唱“3”和“5”,让同学们总是唱到“3”和“5”上的手势,“3”上的胸部位置,“5”上的嘴位置。“3”和“5”的动作不仅模仿了“小星星”闪闪发光的形象,还生动地展示了3和5。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乐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概念。通过游戏,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力度,感受音乐的魅力和乐趣,进而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二)应用“体态律动”表达音乐动人的情趣
  音乐引人入胜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这就是音乐有一种令人感动的情趣,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快,自由的情感,进而融入音乐的环境和气氛中,感受音乐思想。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为音乐提供无限的空间,鼓励学生理解和探索音乐的情感。教师在“巴德米节奏”教学法的指导下,可以鼓励学生用表演的方式表现音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音乐中的情境和情节,从而使音乐更加有趣,更加生动。例如,在《一个师傅三徒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充分发挥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的特点,让学生扮演每个角色的空间,引导学生探究角色的性格,记住歌词。歌曲也可以由不同的角色演唱。学生在表演时,老师播放布景音乐,能够使学生感到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在轻松的教室气氛中感受到歌曲的快乐,并对歌曲有一定的感受和欣赏。
  (三)應用“体态律动”享受音乐艺术的美感
  音乐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是不同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艺术的美感,使学生融入音乐,积极探索音乐,享受音乐。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索音乐中变化的声音和节奏,积极感受和理解,主动表达,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学生参与“身体节奏”来感受音乐风格,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孩子“小乌鸦爱妈妈”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歌曲的内容,引导学生接触真实的生活,然后触发他们内心对家庭的感情。然后,学生可以熟悉旋律和歌词,最后让学生带着想家的心情演唱歌曲。
  (四)应用“体态律动”展现音乐丰富的内涵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身体节奏的基本概念教学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并且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因为“身体节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展示音乐的形式和内涵。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歌唱,表达音乐的情感美。只有学生才能融入音乐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意义。例如,在古典诗歌《江雪》的教学中,在可以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舞蹈,爷爷钓鱼姿势或雪飞,学生可以用乐器用来演奏音乐诗歌,读可以配上角色的扮演独白,也可以用诗歌演唱。这样,即使是对音乐活动不感兴趣的孩子也可以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做自己的事情。他们可以真正学会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四、 结语
  文章介绍了充分理解和学习从身体节奏教学模式,结合身体节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并讨论如何将身体节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室进行。小学音乐教育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方法设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自然活跃的,这与教学模式相符合。从现今的音乐课程体系来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为教师提供学习新的教育类型的契机。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必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准备。在小学音乐学习中,把这种教学方式与课程教学相融合,使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感兴趣。文章从小学生的身心状况和课程内容的角度,探究体态律动教育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沙沙.体态律动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2-6.
  [2]陈小玲.音乐节奏教学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31-32,40-42.
  [3]董明倩.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体态律动”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2-8.
  [4]费薇.体态律动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8-12.
  [5]皱丽霞.论音乐教育的愉悦性原则[J].南京音乐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05.
  [6]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第一版.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29.
  作者简介:马淑梅,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十八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89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