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符咏

  近几年来,随着新零售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项目的推进,物流业再一次成为令人瞩目的产业,产业价值越来越凸显。随着物流行業规模和总量不断增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中职物流教育备受关注。然而,目前中职物流专业教学却面临由于取消职业资格证书使得专业教学内容缺乏导向性;由于校企融合不深入使得教学资源实用性低;由于师资结构不够合理使得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导致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同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计划“从10 个左右领域做起,启动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相关院校将1+X证书制度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物流管理作为首批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专业,要求其将“1+X”证书制度有效融合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把职业技能模块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
   结合内外因素,为了更好地完成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任务,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使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解读
   当认真阅读“职教20条”、《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教材等,并参加相关的“1+X”证书师资能力培训,与行协、兄弟学校交流后,我们对“1+X”制度的内涵及其要求有了更深层的认知。
   (一)注重创新意识的增强
   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1+X”证书的培训活动中,教师利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开启和构建知识体系;借助创新思维学之父爱德华·德·博诺的六项思考帽,引导学生将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思考变得更清晰;教师将“抓关键词”“大家来找茬”等小活动及技能竞赛、虚拟现实等活动作为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归纳思维。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的中职学校已经认识到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在 “1+X”证书制度的助推下,探索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课教学相融合的途径。
   (二)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的教材对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运输管理》为例,在过往的教学中,由于运费计算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瓶颈,教师往往会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的相关知识点分开讲解并配以练习加以巩固。从短时间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确实能够运用公式得出结果,但从长远、整体来看,学生关于费用计算的知识点是分裂的、孤立的,一旦在实践中让学生在4种运输方式中为客户选择最优方案时,学生“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往往会让他们措手不及,不知如何解决,进而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怀疑。“1+X”证书制度让中职一线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如何在好“学”和知识体系构建中取得平衡。
   (三)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X”技能等级证书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组合,可以是同一级别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同级别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组合。这是对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超越,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职业岗位,这是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召唤。
   物流管理技能等级证书涵盖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地延伸和扩展,学科内涵在不断充实,它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管理技能的应用及部分商科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学法和教法上,“1+X”证书引导教师关注“互联网+培训”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通过云平台实现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监测、诊断和分析。这对学生灵活掌握多种信息化学习手段、学会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为学生日后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二、“1+X”证书制度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引入等级证书标准,落实科学育人标准
   较早前,国家取消了包括物流师在内的部分职业资格证书,导致一段时间内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并没有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且由于各省各地物流行业发展不均衡且发展目标不一致,使得各地中职学校在开展教学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也导致各地在教学进度、教学难易度上存在较大偏差。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了《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现在的“1+X”证书制度要求职业院校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涵盖的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为中职学校科学合理开展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增强了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标准、岗位需求的契合度,解决了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内容标准依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的具体内容等问题,从而实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优化有理可依。
   (二)深化“三教”改革,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素质
   “1+X”证书制度的设计理念重在强化“课证融合、理实一体”,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和实用性。为此,中职学校应当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从这一制度出发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完善。(1)引导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理解“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重要意义。(2)通过“聘、引、培、走出去”的思路,全面建设一支能上课、能实践、能科研、肯专研、能服务的教师队伍,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3)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通过开展定期业务培训,选派教师参与省内外大型教学活动并分享经验,开展优质课评比等方式,逐步提升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4)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参与行企交流活动,及时把握专业发展动态,为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2.建设校企共编教材,打造新型活页式教材
   現有的教材来源复杂,知识体系和框架缺乏规范性,且更新较慢,有些甚至连续使用5年以上,因此,生产一线新型设备的介绍与使用以及实训等都难以在教材中展现。在实现“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及时地、精准地将企业文化、管理及岗位工作任务与要求等引入教学,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有其必然性。同时,由于物流行业技术推陈出新较快,学校可以通过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教材及时进行知识点的更新和删减,使学生的学习始终紧贴行业发展。这与“职教20条”倡导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型教材形式相吻合,真正实现了教材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有效对接。
   3.立足学情,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在“1+X”证书背景下,中职学校应结合“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逐步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项目贯穿引领,典型任务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通过AR、VR等手段实现虚拟仿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渠道,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加大学生学习维度,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深度融合。
   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结合三维教学目标,梳理出课程的知识图谱,明确教学内容,并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三维匹配,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学内容为核心,教学方法为路径,教学手段为载体,教学资源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在此教学模式中,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它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充分考虑到课前-课端-课中-课尾-课后的有效促进,优化了教学,有力地支撑了信息化教学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职业基础要求,聚焦职业素养形成
   “1+X”证书将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自我管理与沟通合作等职业基础要求列入到培训当中,且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提醒我们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思考到底应该为未来社会培养怎样的人。在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发展趋势下,在企业对一线工作者行为素养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开展专业课教学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渠道,提升中职物流专业课的教学内涵,从而塑造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时代新人。
   三、结语
   将“1+X”证书制度与中职物流专业教学相结合,可以实现精准施教,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从而为现代物流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因此,中职物流专业应抓住此次机遇,调动行企等社会力量参与教学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 “中职产学研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YQJK096)资助。]
   责任编辑朱守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89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