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昉
当前,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关注教师本体性知识缺乏的文章屡见不鲜,引发的反思讨论也热情不断,特别是当前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是摆在每个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让教师学会学习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每个人都应产生“本领恐慌”的意识,因为知识在弹指一挥间“爆炸”,如不学习,无论什么人都会被淘汰。作为教师要大兴学习之风,要“以加强学习,厚实底蕴为荣;以固步自封,满足现状为耻”。要大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浓厚氛围,在读书学习上要做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宋人黄庭坚也曾给后人留有“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悉心教导。
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学习,在日常教育教学之余,不仅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更需要读一些大师的作品、经典作品来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同时也要经常阅读报刊、特别是上网阅读,以此对整个社会保持一种新鲜感,促使自己不停地思考。通过读书学习,会在无形之中提升自己的品位,强化自己的人格魄力,进而影响自己的学生。
比如,一天工作之余,在寂静的夜晚,畅游于书籍之中,追求一份自得其乐的闲情,营造一处充足舒适的逸致,在读书中反思,在书香中成长。通过学习,使教师拥有源头活水;通过学习,使教师生成新的信息;通过学习,使教师具备更加丰富的理论养料;通过学习,使教师提高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学习,引发教师自身的换位思考,萌发出自己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措施、新技巧,促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要让教师学会教研
教研工作对推动新课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起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当前,很多教师也经常发出“没有时间教研”的慨叹,这种慨叹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广大教师对教研“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心态。因为,习惯上我们认为,教研是在课堂教学过后专门安排时间才能进行的一种研究活动。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教学过程本身也是教研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边教边研。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各科教研组正在推动同一层教师间的互助支援,发挥教研组内老师的作用,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建设现代教研组文化,从而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形成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教研团队。
(一)师徒结对课。
挑选出部分有经验的教师和年轻教师结成师徒结对,徒弟定期向师傅汇报学习、教学情况,师傅通过听课、看教案、看说课稿对徒弟进行“会诊”,并写出“会诊报告”。师徒相互学习,自觉学习,认真思考,共同提高。
(二)同堂异构课。
备课组是学校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认真开展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工作,每个学期都要开展“同堂异构”的教学比武方式,即同一年级的两位语文老师上同一内容。课后,组内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一起分析、研讨每人的教学,在说课与评课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合作教研课。
积极开展语文研讨活动。观看全国名师的观摩课,开展与教研主题有关的合作教研课,形式有阅读课、习作课、识字课、语文综合课研究课或复习课研究课等。老师上一堂教研课,都很自觉地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两周前开始试教。首先,组内教师围绕主题进行理论学习,精心选材。其次,集体备课,探讨并修改教案,合作完成教学准备工作并多次试教。最后,面对全体教师进行展示。
三、要让教师学会合作
对教师来说,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教师素养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学科教师的合作以及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要勇于打破“同行是冤家”的陈规陋习。日常教学之余,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彼此分享经验。同科教师之间可以在一起讨论教学方法,相互合作设计教案。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或在相关学科知识方面提供专业帮助,等等。另外,各学校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要让他们真正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要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最大限度的引领本校教师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不同的收获。
“教师即研究者”。为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我们语文教研组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说课,开展小组备课。年轻教师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在交流中,年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从多方面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教师为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坚持刻苦的学习,苦练基本功。但学习不是单纯的闭门修炼,要看看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是一种学习。近年来,语文组的教师在学校的组织下,经常参加各级听课培训,在大环境里感受新课程语文,接受熏陶,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艺术。
四、要让教师学会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工作如果仅仅停留在“年年岁岁花相似”上,只知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那么,在教学上永远不会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气象。只有适时总结,不断反思,有做有想,想做结合,教学教研工作才会不断健康深入发展。正如叶澜教授的一句非常令人深思的名言:“写三年教案,还是一个教书匠;而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一位名师。”作为教师要经常针对日常的学习、听课、教研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与系统总结,及时记录教学教研过程中的所得、所失与所感。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教导员,也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有没有真正摆正教研的位置,是否在围绕学校、教师的需要实实在在地搞教研;反思教学研讨是一枝独秀还是百家争鸣;反思教研效果能否有效指导教学,服务教学,等等。
作为教师要用“写”来呐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反思,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75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