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数学复习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丽芳

  复习就是再一次的学习。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其主要任务不仅要回顾、巩固已学知识,还要能让知识系统化、应用化、实践化。因此,每位教师都觉得复习课最难上。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上复习课随意性很强,要么一讲到底,要么收集大量试卷、习题一练到底或者由教师自身包干到底。这样的复习课并不是科学、合理的。那么,如何组织好一节具有实效性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新鲜有趣”,又不像别的课那样有章可循。复习时,要重复已学的内容,有的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师应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复习的认识,让他们主动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要以“新”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之切合学生实际,适应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例如:我在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时,我请一名同学送一本数学课本来给老师。那名同学立即用双手捧着数学书走上来,我先没有接过那本书,便问;“你觉得这本书重吗?有多重?”那名同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自然地描述:“不重,大约有200克。”同学们一听,就会主动地去拿自己桌上的各种书或者橡皮、文具盒等在手上掂一掂,然后你嘴我舌地大胆猜测。由此,老师便自然引入复习的主题: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为单位。学生此时兴趣高昂,利用身边熟悉的物品勾起了我们学过的知识: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两袋白糖大约重1千克……借着学生的兴趣,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本节知识的复习,而且大家记得很牢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注意有针对性地选择复习内容。
  复习课的内容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教师这节课的成效如何。有的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复习的知识容量可以增大,或者“小瓜茄子一篮包”,什么知识点都要在这一节课中复习透彻。其实,这样会做许多无用功的。老师累,学生烦。那么,在选择复习内容上应注意什么呢?
  1、注意每节课别贪多,一节一突破。
  有的知识点联系到的例题很多,但不能全部都在一节课中复习完,应找准一个辐射面较广或与其他知识点联系较多的重点例题来复习,从而突破一个难点。
  2、注意选择第一次学习中出现漏洞比较多的内容。
  第一次学习新课的时候,学生了解的知识还不全面,不系统,所以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老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这些错误。教师要带着学生注意积累平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问题或正确率等。针对这一点,我一般组织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问题卡片”,让学生把学习中容易出错的许多数学问题记录在卡片上,做成小册子。把全体同学的问题卡片都集中起来,便成了班级的“数学宝藏”,对老师而言这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呀!等上复习课时,师生却能从“问题银行”中提取问题,进行互相交流。这时,教师就可以选择多数学生不懂的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复习。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我曾记录了以下几点容易出错的地方:
  生甲:四千零八写成了(408);
  生乙:1050读成了(一千五十);
  生丙:由8个千,6个一组成的数是(8060);
  生丁:530里面有(5)个十;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卡片,教师复习时就可以重点复习“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或写法;数的组成;数位顺序表”几个内容。像比较数的大小、找相邻数等知识就可以一笔带过。我觉得这样选择复习内容效果会比较良好。
  三、练习要有针对性、实践性。
  复习时,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认识知识的水平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复习课上选择的练习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来练习。例如, 《“加减法( 一) ”的整理与复习》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对10 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梳理。我先让学生自主地整理加法表, 然后让他们对10 以内加法表进行观察、分析, 从中发现规律, 使孩子们经历一个探索性的活动或研究性的学习过程,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练习要贴近学生生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复习离不开大量的教学素材, 而且这些素材不是随意选择的,它们之间还必须存在某种关系或联系。所选素材要能引起学生兴趣, 素材间能发生多种相互作用, 形成不同的联系方式, 以便学生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活动。比如:我在复习四年级《解决问题》中的“比……多(少)……、比……贵(便宜)……、比……高(矮)……的问题时,注重从孩子们的身高、体重及书本价钱等实际生活中去进行探讨,以便让学生走出多加少减的误区,切实让学生有所了解数学生活化的体现。
  3、习题的难易程度适中,并可以分层次进行设计。
  我在教学《运算定律》时,尽量设计不同层次的题型:一部分孩子根据公式就能做出题来,但一部分就要多一些思考,稍微转一下弯。如:125×72、7.8×0.9+7.8×0.2-0.78等题型也可以弄给一部分的学生做。
  4、把握练习的类型及灵活程度。
  我在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是这样的,通过复习,要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来解答应用题。同时还要能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术方法或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我先出示以下 一组有关数学的信息:老师买了4千克苹果和6千克梨,一共用了19.00元。其中每千克苹果2.50元,每千克梨1.50元。
  接着我进行提问:谁来读一下?其实这里的5个信息也可以看作我们所说的条件。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这5个条件,完成下面4个练习:(出示)
  A、分别将上面五个条件,逐一变为问题,口头编出五条应用题。
  B、对每一道编成的应用题,先列方程解答,再用算术方法解答。
  C、你认为用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有什么不同?方程解法有什么优越性?
  D、你觉得怎样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确定用方程解,还是用算术方法解?
  其次我建议每个小组分一下工,认真思考并交流。(小组展开讨论,老师巡视,参与其中。) 谁来告诉大家,以第一个条件为问题,编了一条怎样的应用题? 列出的方程呢?谁再来说说用算术方法怎样解答?(师板书) ,依次往下类推并让学生进行汇报。
  通过探讨指出: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解答应用题要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如果顺着题意就能直接列出算式来求出问题,就适合用算术方法解答;如果顺着题意不能列出算式求出问题,但比较容易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就适合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采取一题多变的形式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的容量大,难易程度得当,留给学生思维空间比较广阔,能从整体着眼,兼顾学生的大多数,使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复习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尤其是教学中采取选编习题、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变式练习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较好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整体得益的教学思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9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