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主题中感知数学的乐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能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学和生活各自的价值与缺陷。注重数学教育与生活的融合。首先幼儿数学教育要生活化,即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然后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在游戏生活和主题活动中理解认知感知数学,。
[关键词]主动学习、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一、幼儿在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所以,幼儿必须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体验数概念,他们建构数学概念首先来源于多种多样的活动过程,幼儿是在活动中,特别是他们主动参与的游戏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动作建构数概念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
例如:《奇妙的魔术袋》,先做游戏《小手变变变》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魔术袋,老师念咒语,“小星星,亮晶晶,小手巾,亮一亮,快出现,快出现,1,2,3!”,老师从魔术袋的暗格中拿出变出数字1、2、3。重复一次,此时鼓励幼儿与老师一同念咒语,请出一位幼儿从魔术袋中拿出1、2、3。若时间充分可再继续游戏,可拿出幼儿熟悉的玩具或物品,如小汽车,小娃娃放入袋中,小星星魔术袋变出的物品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个,1个娃娃、2只小猫,3辆汽车。大家一起做小动物,看老师出示的数字学小动物的叫声。这样孩子们就会在这样的游戏教学情境中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从而会非常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
当数学回归到了幼儿的生活情景中,才能激起幼儿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愿望,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实践、运用的机会。可见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抽象繁难的数学极为重要,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幼儿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从出生之日起,在他们的周围就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形成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念:认识关于物质世界的各种特征,形成颜色、形状和大小的观念,关于物体的空间位置和物体的数量以及关于人们之间的关系的观念,逐步积累了感性经验,这是初步数学观念的基础。
有位专家曾这样说过:“教育和生活是互动的,教育中具有生活的意义、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要向生活回归,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生活融入课堂的教育之中。”这段话对我们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二、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和认知数学
“教学游戏化”不是一句新口号,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教学游戏化实质上是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有趣,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教育过程。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使幼儿轻松地学习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小班数学游戏《小蝴蝶找花》,教师活动准备时有蝴蝶贴花和《幼儿画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每盆花的数量。提问:每盆花里有几朵花。(让幼儿分别说出数量),接着按1―5小花实物卡片匹配相应的蝴蝶数量。出示贴花现在小蝴蝶要找好朋友了,它要找谁呢?找小花做好朋友,每一朵小蝴蝶找一朵花做好朋友,那这里有两朵花,会有几只蝴蝶飞过来呢?幼儿自己操作,操作结束后老师点评。幼儿在游戏中教师引导能按1―5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并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实物。我们将数学活动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刺激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能够在自己生活密切相连的事例中主动地进行逻辑思维,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巩固体验,加深幼儿对数学关系的认识,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
游戏化的核心是兴趣化、乐趣化。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就是要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目标”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三、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感知数学。
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形式实现的,数学教育内容的融合人是自然地渗透其中,幼儿有时还会生成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教师应给予关注和支持。内容的融合是发展趋势,但不能把融合看作是简单的相加,更应以“幼儿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在圣诞节那天,我们设计了小班数学活动“快乐的圣诞节”,孩子们从周围充满节日气氛的环境布置和圣诞树上许多小礼物以及精美的糖果中轻松愉快地认识了“1”和“许多”。
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因为数和形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由于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因此我常常让幼儿在幼儿园里寻找有关数学知识。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学前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把富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增强教育的温情,我们把数学和节日相联系,使幼儿在了解节日、获得愉快情绪体验的同时学到数学知识。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一些基本理念,如:有关注幼儿的理念、教育内容生活化的理念。其中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如何来实现这些教育理念,有待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发现、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
〔2〕邹兆芳. 幼儿数学新编(教师用书)〔M〕
〔3〕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5〕周蕾.幼儿园园本教育活动设计〔M〕
作者简介:
仇勇琴、女、出生年月1968.7.学历:大专,职称:小学高级教师,在常州市盛菊影幼儿园工作,参与幼儿园的亲子和武术课题研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师陶杯获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9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