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四导四学”教学模式下导问研学环节收效的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桂兰

  课堂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课堂质量效益是教育质量效益提升的关键。基于上述理念,笔者学校推行了“四导四学”教学模式。“四导四学”教学模式是立足于课堂,指向于课堂学与教的质量与效益而建构的理念指导下的操作系统。它由“导预疑学、导问研学、导法慧学和导评促学”四大板块组成,包括“导预、导问、导法、导评”四个阶段,“疑、研、慧、促”是其四个关键点。这一模式是以四导四学稿为媒体、以四导四学稿教学为核心、以“学教合一”为教学理念、以“问题+方法”为核心价值,追求课堂学与教的高效化的教学模式。实施“四导四学”教学模式的全部意义在于全过程都引导学生学,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升课堂效益的目的。
  “导问研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的核心元素是“问题”,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集体备课预设的问题和“导预疑学”形成的问题,运用因疑设导、激疑启导、引疑诱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交流问题,“研学”是其落脚点,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交流、思考与教师引导、点拨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自主性,实现课堂学习过程中围绕问题而深刻、主动学习的教学追求。“研学”的过程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的达成,而学生研学过程的效度高低又直接受控于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否真正发挥,辅学策略是否精当合理。综上所述教师所授之渔是否精当可行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真正用心得鱼。
  一、研学活动实践操作现象
  案例一:
  课题:夏
  研学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研学内容及方法点拨提示:
  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富有表现力?选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方法点拨提示:可从以下角度进行仔细品味和揣摩。
  (1)生动传神的动词 (2)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
  (3)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语音节奏
  学生:展示研学成果:
  生1:我喜欢“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一句。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生2:我喜欢“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这一句,因为这一句的句式简短有力,富有节奏感。
  ……
  品味赏析优美佳句,是本文学习的重要达成目标之一。案例一所设计的方法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赏析优美语句的方法流程不够具体,不符合初一学生认知思维的逻辑性,缺乏规范答题技巧的指导,所以从学生的答题可以发现,答案简单粗糙,很不完整,很不规范,尽管学生凭直觉能够感知哪些语句表述精妙,但不清楚该如何抓住答题要点,从何角度切入去分析,去品味语句,是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提高。如此设计辅学策略并不能有效达成目标,取得理想效果,离所谓高效课堂相去甚远。此设计貌似授之以渔,实则不然,学生根本不能真正掌握“渔”之技巧,更遑论自行捕鱼。
  案例二:
  课题:夏
  研学活动过程:
  老师:出示研学内容及方法点拨提示:
  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富有表现力?选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示例:我喜欢“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这一句。因为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夏天特有的景象――广阔无垠的麦田,远处的山、云,田间公路上的汽车,就像无边大海上的船只,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表现了夏天热烈的旋律。
  可采用以下句式回答:我喜欢人……因为……
  方法点拨提示:可从以下角度进行仔细品味和揣摩:
  (1)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等
  (2)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3)句式、语音节奏等
  (4)含义深刻的句子
  (5)表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
  学生展示研学成果:
  生1:我喜欢“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一句,因为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挑”让读者感受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举”写出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写尽了瓜秧淘气的腰肢抖动,生动地表现了它们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来表现夏天的旺盛活力,突出了夏天热烈的特点。
  生2:我喜欢“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这一句,因为这一句简短有力,富有节奏感,“……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连用四个“快”,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而换成长句就不行了,不能表达出那种紧张、急促的旋律。
  ……
  案例二所设计的示例及方法点拨提示降低了学习的起点,直接唤起学生的有意学习注意,学生会迅速感知到所需信息,方法流程具体可操作,符合初一学生认知思维的逻辑性。较之案例一方法点拨提示比较科学准确地对学生的答题进行了指导。示例指导细化到位,切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示例从形式上是怎么写的,内容上写出了什么;情感上,从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这些角度进行有效指导,并且在设计时对重要关键词句进行了加粗,使得训练的指向性更为明确。从学生的答题中可以发现,答案完整规范,学生知道该如何抓住答题要点,找准切入点去分析、去品味语句。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如此设计辅学策略才能促使目标有效达成,才能构建所谓高效课堂。此设计可谓真正做到了潜心授渔,所以学生方能学有所获,潜心收鱼。
  二、案例分析对比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导问研学”环节在导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研学需得力于教师的引导与扶助,教师要能为学生提供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和途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导问”的问题。《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赏析优美佳句则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从以上的两则案例可以看出,案例一的达成度离要求相去甚远,虽然也设计了一定的方法点拨提示,但由于缺乏示例引导,学生赏析语句几乎无从下手,是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提高。而案例二设置精心合理,示例引导到位,切入点低,方法点拨提示分类合理,方法流程便于学生模拟操作,为保证研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设置了一个攀爬的阶梯,学生很容易便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所以学生学习状态投入,学习效果令人满意,由此可见如果长期坚持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的语言品味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综上所述,导问研学环节能否真正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学生能否真正学有所得,不仅依赖于主问题设计是否得当,老师的辅学策略、引导点拨――是否能潜深授渔也显得至关重要。
  三、设计辅学策略及方法点拨提示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科学性
  在设计研学活动时,要体现教学策略的科学性,首先教师要对学习的达成目标了然于胸,要注意遵循知识的建构体系;其次要摸准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学习起点,靠船下篙,既不能人为降低,也不能人为拔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扶助要精当到位。
  (二)要注意可操作性
  在设计研学活动时,教学策略要具有可操作性,所设计的问题解决流程及方法点拨提示、引导等要便于学生操作,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使得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进而促进学生快速把握学习技能,提高学习能力。
  (三)要注意灵活性
  在设计研学活动时,要体现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即同一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要依据素质教育的教学观,依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力争选择最适合达到这些学习目标的认识途径,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适当方法引导。
  (四)要注意生成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静态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要追求课堂现场的有效生成。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点拨提示催生出有效的课堂生成,更为使得教师胸有成竹、从容又不失灵活机智的创造成为可能。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智慧,灵活调控,即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行为,有效运用“生成资源”加以智慧型引领,使导问研学环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促成高效课堂的生成。
  语文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它,主要不仅仅进行知识系统的构建,而是一个能力构建的过程,是一个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在生成性语文的课堂中,教师除了优化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提供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空间,还要为解决问题提供策划与指导,使学生一方面掌握语言规律,积淀语感经验,形成语文能力;另一方面,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使学生能真正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体味,充分地与作者进行精神的交流,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濡染、审美的熏陶。
  为师者潜深授渔,求学者方能潜心收鱼!
  
  
  
  
  
  
  (张桂兰 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 225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5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