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现出来。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方式由以前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在课堂上,教师由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生将拥有大部分课堂时间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成为自主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想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弄清学生学习兴趣的来源。首先,来源于教材。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甄别出的一篇篇范文,不仅内容丰富、情文并茂,而且还含有许多诙谐的趣味性、直观的形象性、缜密的说理性,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贵在教师是否深入研究教材。如《孔乙已》《范进中举》滑稽可笑,趣味十足,又发人深省;《人民英雄纪念碑》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它的庄严、肃穆,直观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人类的语言》层层推进、深入浅出、推理严密,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思索等等。抛开课文不谈,就是让学生看似高深莫测的语法基础知识,也蕴藏着触手可及的知识规律,只要引领学生有章可循去挖掘这些规律,学生不可能无动于衷,脑不开窍。就算是让学生望而生畏的作文,只要教师引导有方、教学得法,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再难的事情也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其次,来源于教师。要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这样说,教师是课堂气氛的晴雨表。如果教师上课时精神饱满、幽默风趣、简明扼要、思路清晰,那么学生学起来也津津有味、乐不知疲;如果教师按部就班、精神不振、泛泛而谈,那么学生会无精打采、索然无味,反而把学习当作苦差事。所以,新课改要求教师平时应不断加强修养,培养乐观风趣的教学风格;尽量多读书、多积累、深钻教材,做到博学多才,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找准激发兴趣的切入点
  (一)精心设计导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前导语,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触动学生心弦,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我在教学《社戏》《孔乙已》时,从朗读在报刊上收集到的两首同题诗入手,一下子提起了学生学习兴致;又如:在教学《竞选州长》时,我用讲故事开头:一天,霍夫曼先生驾驶一辆小桥车在街上遇到了马克.吐温,霍夫曼停下车来傲慢地对马克.吐温说:“你知道我的什么东西最厚?什么东西最尖锐?”马克.吐温做出不屑一顾的样子,没有回答。这时,霍夫曼得意洋洋地说:“不知道吧,那我告诉你,我汽车的挡风玻璃最厚,我的眼睛最尖锐,我的眼睛能透过这厚厚的玻璃看清你这个居心叵测的小人的五脏六俯。”马克.吐温微微一笑说:“先生,你说错了,我认为你的脸皮最厚,你的胡须最尖锐,因为你的胡须能从你厚厚的脸皮下钻出来。”一听此话,霍夫曼气得浑身发抖,脸成了猪肝色,恶狠狠地丢下一句话:“你等着瞧吧。”说罢,开着车灰溜溜地走了,从此霍夫曼为竞选而进行的攻击陷害就开始了。故事至此,学生还沉浸在故事情节中,究竟霍夫曼是怎样一步步攻击陷害的呢?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除了引用诗歌、讲故事开头外,还可以用猜谜语、表演小品、唱歌、实物观察、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作为导语引子,只要恰当,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板书,灵活运用简笔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这种信息传递主要是靠教材上的书面语言,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及教师使用的板书去实现的。板书教学是一种形象的、无声的书面语言,它利用板书在文字、符号、线条、简表、图形的组合和呈现时间、颜色差异等方面独具的吸引力,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审美熏陶和思维训练,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海燕》时,我抓住了暴风雨来时的几个时间段,以及海燕在这几个时间段表现出来的雄姿,简明扼要地进行板书提示,学生学习起来一点都不吃力,感到很轻松,自然就提起了学习兴趣。有些课文光有板书设计还不够,如果能配上一幅简画,更能直观形象,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醉翁亭记》第一段时,我采用简笔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和学生一道边读边画,边画边读,等到读完画完,学生基本能背诵该段文章了。在这个时间内,学生一直都处于眼观、耳听、动手、动脑、动嘴过程中,怎能说没有学习乐趣呢?
  (三)把握好教学机智,信手拈来,即兴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讲解技巧,善于运用机智生动的教学语言,适时发挥,一石激起千层浪,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积极思想观点和审美情趣,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教学《孔乙已》中孔乙已温两碗酒时,我看到学生有点恹恹欲睡的样子,便借题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孔乙已喝酒为了表示与众不同,不是用手端碗放到嘴边喝的,那他是怎样喝酒的呢?”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莫非是用吸管吸的?用汤勺舀的?我没有急于解答,而是用右手小指的指甲在粉笔盒中勾起“酒”,送到嘴边,用气吸到嘴里,学生一看会心地笑了,原来,孔乙已迂腐到了这个地步。在教学《小石潭记》中讲到“潭西南而望”时,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我即兴一问:“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望的吗?”学生疑惑不解地望着我,我故意慢腾腾的,突然一下子将右手手掌放到额上形成凉蓬向前张望,又故意学着孙悟空样子将脖子伸了两下,这下可把学生逗乐了,在快乐的气氛中,我们又开始学习后面的知识。教育家认为:“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会达到学而不厌的地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导学”与学生的“乐学”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课改的关键之一,也是一门值得继续探索的课堂教学艺术。只有教师教的艺术和快乐,才有学生的兴趣和快乐。
  二、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

  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要创造条件,如组织学生办手抄报、讲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辩论会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有的学生字写得好,有的学生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这些特长。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当然,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教师所做的一切应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
  四、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
  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独具匠心的板书等等。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欢迎你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学语文的兴趣也将会日益形成和加深。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