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快速阅读训练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殿继
阅读是中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加强语文修养的重要途径。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速度的学生只有10%左右。能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的学生也只在50%上下。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学尤其严重。为解决这一困惑,笔者一直在探索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探究心理,寻求对策
阅读是一种从物化的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由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心智活动和心理过程,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多种内容的阅读心理。初中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自我意识基本成熟,世界观开始萌芽但尚未定型,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他们往往主观上表现为已经具有成人的能力和气魄,但客观上并未摆脱稚气,自尊心很容易受伤,情绪不稳定。在阅读方面往往表现为盲目跟从、委曲求全、应付浮躁、懒惰偏爱等不良心理。此时,老师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迫切。
笔者在三百多名学生中作了一个调查:阅读时只为追求数量、完成任务而忽视质量的有182人,占60.7%,其中男生107人,占58.8%。学生普遍反映时间不够,阅读速度成为关键问题。我借机举办了一个快速阅读专题讲座,结合学生的阅读现状。探究心理原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阅读。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认识快速阅读的概念与意义。激发学生实现高效阅读的兴趣。
二、授之以渔,提高效率
学生对阅读的各种心理误区,主要在于没有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于是。我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教学目标和课文特点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1 运用“扫读法”达到一目十行的效果。心理学家艾伟的研究显示,初中学生能于一秒内读7个字或8个字。其理解能力比较,能读5个字或6个字者为强。所以并不是阅读速度越慢理解就越好,可以通过扫读法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大容量地获取信息。例如:在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用5分钟时间扫读全文,要求全神贯注,尽量不“回视”,读完后进行一次抢答竞赛。我还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学生对于这样的练习很感兴趣。我借此告诉学生这种扫读法适用于把握情节复杂或较长篇幅的文章的初步整体感知,要求学生以后在预习这类课文或在复述课文内容前,运用扫读法进行快速阅读。
2 运用“跳读法”准确筛选信息。心理学家卡罗尔认为。学生对通过视觉得到的语言符号信息加工的过程,首先受到学习目标和要求的制约和控制,也就是说阅读过程中的要求和目标起了过滤屏障的作用,如果不需要,感觉记忆的一部分信息会很快消失。在阅读教学中,我运用这一心理学原理,训练学生运用跳读法筛选信息的能力,即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从而实现快速阅读的目的。在操作中我指导学生快速跳动眼球,寻找文章中的目标性语句或内容,训练自己以最短的时间准确地筛选有用的信息。
3 运用“猜读法”激发阅读兴趣。如,教读《威尼斯商人》一课,在介绍完相关背景和情节后,我请学生先合上书。猜想一下这场官司最后是如何了结的。然后带着猜想速读课文,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课外阅读资料向学生介绍“浏览法”“寻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三、课外拓展,享受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笔者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主阅读,使他们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为了让学生恰当地选择课外读物,帮助每一个学生尽快进入到快速阅读的快车道,我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推荐会活动,向学生介绍中外名著和精彩时文。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书籍可读,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个图书角,以扩大阅读资源。每个月一次的读书汇报会活动,也为学生搭起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我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阅读竞赛、名著点评等:还在班里开辟一些栏目,让学生展示读书中的收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一次次的成功,并转化为一股股阅读的动力。
责任编辑 邹韵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