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德育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 艺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是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我们应该做好。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德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伦理和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当前是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精彩。但技术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了特有的矛盾与问题:计算机病毒肆虐,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还有色情、暴力游戏等等。面对这些,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定型的中学生自然会有不少的思考和困惑。而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课,是学生们异常喜爱的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果说学生们仅仅是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那么空有知识的人也只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悲剧人物。而当今的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单一的传授知识不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的渗透德育。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下把德育渗透于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
  一、教学中利用实例让学生自主探究,加强认识
  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利用身边的事会非常容易地让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同时也提高了道德修养。
  如做第三章信息的加工综合活动时,恰逢我国西南部严重缺水,结合“缺水”这一实例,引导学生去网上收集有关灾情的图片、数据、文字等资料。学生面对图片、数据等信息反响很大,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因为缺水而造成的各种影响后果。这时教师再稍微提一下学生用水的习惯,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思考:如果自己的生活中没了水将会怎样?继而会产生节约用水用想法。这完全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堂设计自主产生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德育教育。
  二、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必须先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帮助他们构建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防线?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为何迷恋网络以及他们的网络使用动态。在心中有数后,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现在的网络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原因在于:1.青少年喜欢新鲜、好奇心强,特别喜欢接触新鲜事物;2.网络中能充分展示自我;3.网络满足了独生子女渴求友谊
  的特点;4.网络满足了青少年的主体意识。总之网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强的吸引力和渗透性。它集多种媒体于一身,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投入网络的积极性、主动性,它让学生随时获取大量的信息,使学生自主而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可见,网络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很好工具。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举例给他们说如网上诈骗、网上跟踪骚扰、无聊的“聊天”等方面的事例无时不在发生,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德育素材和可以探索的途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巧妙运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课时,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的现象时,就要及时指出虚拟的网络与现实世界一样,也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例如,申请过多的电子信箱、下载毫无用处的软件直到塞满自己的硬盘后才将它们全都删除等等,这都是对有限的网络资源的浪费。要使他们懂得网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也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强调规则和美德。
  三、利用社会关注问题渗透德育
  如今,信息传播非常迅速,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都可以瞬间传遍全球。信息技术课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时事和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在其中渗透德育。
  例如,上海世博会被称为科技世博,教师可以利用这件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学习科学知识。针对这一事件,教师可以设计一堂课,让学生到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制作一个有关世博会的网页,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一堂课下来,不用教师特别的指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也带给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动机。
  总之,学科德育要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注意积累资料,发掘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教学活动,教师要做到将外在的道德和他律转化为学生自律,升华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进而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这样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使命。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