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永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从根本上说,作文是一个学生思想、情感、精神集中反映的具体形式,通过文字表达,是内心世界的一种需要。所以作文教学,要尽一切可能去挖掘学生内在的真、善、美,并使课堂回归生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一、关注社会,感受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细心地去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大到国家大事,社会的发展变化,小到家庭琐事,同学们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一草一木,等等。并且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所感受到的东西全部积累下来。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等等。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地观察。所以,我们平时观察事物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还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就能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这样,经过长期的观察、体验、积累,我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样写出一些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好文章来。
二、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学生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就很难写出感情真挚、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好文章。所以教师要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读报刊,等等。特别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等课外书籍。正如培根在《论求知》中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积累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等。学校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刊物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会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就再也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了。
三、模仿名家名篇,为我所用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画家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模仿名家布局谋篇及遣词造句。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写作训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后,要求同学们用他的构思、从人的不同感官角度的写法,去写《秋》、《冬》等。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地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四、作文形式多样,张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一项中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平时,在作文训练时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如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自立文意,自由表达。这样作文的形式就跳出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束缚,可以写散文、诗歌、小小说、童话、日记、书信、寓言等多种文体,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写作形式,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尽情发挥他们的才华和优势。
五、巧拨情思,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长期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应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从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角度说,文题不仅要具有可写性,而且应具有新颖性、启发性。这样的命题,才能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起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产生写作激情。比如《我的家乡》是公认的传统题目,但学生并不喜欢。假如改成《请到我的家乡来》,题目就有了写作兴趣的诱惑力。又如写教师生活,命题《我的老师》、《老师太辛苦了》之类老生常谈,味同嚼蜡,望而生厌;而像《老师,你并不穷》、《老师兜中的“白条”》则叫人兴趣盎然。写夏秋景色,《夏天的晚上》、《秋天的景色》的命题远没有《遥望星空》、《停车坐爱枫林晚》撩拨情思。这样,把文题命得巧命得活,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写作欲望也由此被诱发。
实践证明以上做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了能力,真正做到了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