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祝一鸣

  摘 要: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实际教学依然存在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现象,学生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
  
  新课程的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课程行动研究过程。我们应通过这种行动研究,把观念形态的课程转化为学生习得的课程,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将新课程现实化、制度化,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从这个角度讲,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将是不完整的课程改革。因此,我们应努力打造以唤起学生的认知欲求和主体性、创造性的有效课堂。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在学校竞争日益激烈、升学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我们所听到和看到的一个普遍而突出的事实就是:每天拼时间、拼题海、拼消耗,靠延长时间、增加习题总量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说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家长心疼又抱怨。这种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消磨了学生的乐趣,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这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唯一可以寻求的帮助教师和学生脱离“苦海” 的解决办法,就是积极探索一条有效教学之路,使得教师在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掌握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再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摒弃教学中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做法,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发展,就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协调发展。如果教师没有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学生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和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同伴互助,强化教师的集体智慧。
  教师是新课程理念的执行者,是新教学方式的实施者,是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教得有效,学生才学得有效。有效教学的实施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难处或偏颇,但对于教研组、学科备课组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学群体来说,有效教学的落实便有了充分保证。所以学科备课组应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将教材进行最优化整合和处理,对学生练习进行大胆的删减和重组,将组内老教师丰富的经验和年轻教师灵动的创意进行有效融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分设目标和内容进度,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减少因教师个体差异所导致的教学效果的差异。再通过组内交流,取长补短,使有效的做法得以认同和推广,有效的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年级组的监督管理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年级主任带头抓集体备课,使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成为年级组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
  二、注重课堂,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
  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是生命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都会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向有效的课堂教学要质量,向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质量。我们提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有效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探索出一种“延伸式学习”的有效模式(即把学习的两端延伸到课外)。课前,各备课组编制学案,并下发给学生。学案内容包括本节课主要知识点、精选练习、疑难问题及解答、知识拓展,等等,意在帮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课后,教师向学生下发事先印制的练习小卷,学生根据各自的学力,完成全部或部分练习,接受教师的检查,这样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通过定期的集体教研,教师将会养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能够经常性地反思梳理教学中的一些无效行为,如课堂上一些过于浅显和随意的提问、对知识和概念过于复杂的解释、针对性不强的训练、不合理的课堂时间分配,等等,从反面警示和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从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中,我们发现一种情况,即有的教师之所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问题不在于他们缺乏专业知识,而是在与学生的沟通方面出现障碍,不会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教学研讨会上,应改变以往只注重教师课堂专业技能的交流和展示,而是把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另一面――课堂教学管理艺术放到研讨的焦点位置,引起老师的热烈反响和积极参与。通过研讨和交流,我们逐渐意识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再多的一厢情愿的教法都会大打折扣。
  三、以学论教,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
  新课改把每一位学生放到了多维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同样,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学生的成长,也要采用多元化评价,不能唯分数是论。课改实践中,我们可坚持每月教学常规检查和“两最”评选(由学生自己评选本月最受欢迎的教师和最受欢迎的一节课),并通过办公室公示板及时向老师们反馈和公布,形成正面引导的良好氛围。每个期中、期末,学校组织学生代表座谈会,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直接听取学生的意见。每次期末测评后,测评结果只与教师本人交流。学校对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和反馈评价高的教研组、备课组,公开表扬,树立榜样;对学生反馈情况不太好的教师,进行个别谈话,帮助其进步。评价的目的是激励,这种多维度、多层面、实事求是的评价既保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让教师及时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只有保证教学反馈渠道的畅通,才能使教学工作落实得更有效。
  四、转变角色,创设有效教学下互动、开放、和谐的课堂。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应当使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灵活弹性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体验,以及师生在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和超越目标预定的种种表现,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树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新型师生观,以此来营造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为学生搭起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创新平台。有时,我们会在某种场合听到某个教师说这样的话:“这节课学生们配合得真不错。”从这位老师的讲话中我们感觉到,他已经在无形中把自己放在了课堂的中央,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而学生在他的眼中不过是助演的配角而已。这哪里是我们想看到的或学生们所需要的课堂?尽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可以不尽相同,百花齐放,自主探究式也好,启发点拨式也罢,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教师已经从权威的讲授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需要我们细心呵护、用心爱护、悉心帮助、精心雕琢的活生生的新人,是课堂上我们全力服务的对象。
  对有效教学的追求使得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课堂,是充满好奇问题和丰富想象的课堂,是需要动用全身的感官去体验和参与的课堂。教师应引领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我们可结合新课程理念,制定符合校情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反复在校内大型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竞赛中使用,目的就是强化和正面引导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有的教师虽然年轻,但上课非常得法,课堂效率非常高,我们就组织教师走进他的课堂,观摩和感受他常态下的课堂教学。
  时间在变,选择不变。一个充满着思维跃动、情感交融的教学永远是我们追求的有效教学,一个充满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放、和谐的课堂永远是我们追求的最佳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