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设巧排,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 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肖川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中对自主学习的意义阐明的十分精练:“把所有的学习都提升到自主学习的高度――能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我们才可能培养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和民主社会的建设者。”这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进行课堂教学的安排,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理想气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考虑: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积极思维。
2.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有好新奇、盼肯定、爱表扬、争好胜的心态,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
3.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
二、体验问题,独立自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摄取知识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让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对照问题和学习任务,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深刻,而且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但善教学者却应浅处深问,于无疑处激疑,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思想。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学生读后往往理解不深。针对这一情况,有的教师能于无疑处提问:“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究竟看到了哪里呢?看得远,远到什么地方啊?”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思考与联想,从冲锋的部队联想到隆化的解放以至建立新中国,从而加深了对英雄的认识。
三、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智力活动处在积极状态中,为传授和巩固知识奠定基础。
1.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使之主动积极地运用知识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具体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这样能促进学生积极联想,丰富想象力,训练思维力,热烈讨论可使教学民主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2.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触发教师,不断循环往复,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双边提高”和“双向交流”的效果。
3.如果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运用“点化”的教学艺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较简单的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对于不同观点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答题中不断渗透各种学习方法和解题技能,如查阅资料、关注文化传媒、提出假设、实践调查、亲身实验论证、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等。
4.可以得到教学的反馈信息。在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中,可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为教师讲授知识时,适应学生的学习思路提供了依据。利用15分钟的时间(根据学生问题数的多少和课堂讨论气氛而定)让学生发问,教师解答,进入现场质疑的阶段,经过师生的热烈出题、答题,来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特别好奇。有许多疑惑需教师给予解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满足学生的知识饥渴。在学生做题中经常出现时间的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随机应变,把问题转移到下节课的内容去,为学生自学下节课内容埋下伏笔。
教有千法,却无定法,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有许多方法值得我们研究、思考,只要我们认真钻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便一定能寻到更多更好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