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东红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驱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通过这五个阶段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创设情景,引出任务;二是分析任务,明确方法;三是动手操作,完成任务;四是交流展示,体验成功;五是归纳总结,巩固提升。
  第一阶段,教师在把握整个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的前提下,明确每节课的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当中,创设适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任务的细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
  第二阶段,任务展现在学生面前后,教师不要急着去讲解应该怎么做,而是要引导学生先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比如:在第一阶段中展现出利用Word进行图文混排的任务后,教师适时提问:进行图文混排需要运用哪些知识?所运用的知识中哪些是已学过的,如何操作?哪些是需要学习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要么只做方法上的指导由学生自主学习;要么进行或详或略的讲解。这样,在教师的帮助下一个个问题解决了,如何完成任务的方法,学生也就清楚明白了。
  第三阶段,学生在进入学习情境明确任务、清楚完成任务的方法后,早已跃跃欲试,因此在动手操作、完成任务阶段,要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使学生在操作中去感受、去领悟,从而掌握基本方法,消化教师所讲的或书本上的内容。教师只是一个学生学习上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只需起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根据具体情况或进行单独辅导,或进行统一讲解。当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这一阶段要多给学生以鼓励,使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实践,尽可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第四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完成任务,形成作品后,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不同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讲评。讲评时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法,对于优秀作品要大加赞扬,使作品的主人获得成就感,并且要引导学生明白作品好在哪里,成功之处是什么,怎样才能制作出这么好的作品,必要时可请作品的主人去演示操作方法;对比较差的作品,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使差生也能获得成就感,在肯定闪光点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第五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完成了任务,掌握了新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以分散的形式存在于任务之中,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学完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巩固提升。例如,学生学会了选定文本、复制文本和移动文本,以及它们的各种不同方法,由于这些操作都是分解到一些任务当中去的,学生虽然已经基本掌握,但在头脑中对知识的认识还是比较零乱的,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复制文本与移动文本的区别,在第一种方法中,复制与移动的区别在于,选取文本后,复制是执行了“编辑―复制”命令,而移动是执行了“编辑―剪切”命令,前者是保留原来的内容,后者不保留原来的内容;在第二种方法中,移动文本是将鼠标指针指向所选取的文本,按下鼠标左键,拖动鼠标至目标位置放手;而复制文本则是在进行移动文本操作的同时要按住Ctrl键不放,才能达到复制的效果。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对复制文本与移动文本进行了透彻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加深了对该知识的巩固、理解,在头脑中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结构。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很好地实现提高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铁路九年制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