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习得无助”实验谈对数学学习后进生的关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丛爱红

某年中考数学成绩揭晓后,我见到这样一个事实:数学中考成绩为零分。知其结果的老师都大为惊诧,惊诧的是进入初中后有理数的计算从开始一直讲到最后,尤其是复习期间练习的每套试卷中都会出现。怎么会出现中考第一题“0-7=?”都不会呢?虽然是一种个别现象,但确确实实存在。这一现象的出现不由地让我想起一个心理学上的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特制的箱子里,这个箱子被一个隔板隔成两部分。当小白鼠熟悉了环境后,心理学家就会给出一个铃声作为信号,铃响之后,小白鼠所在一侧的箱底就会通电,小白鼠受到难受的电击,就会本能地逃窜,碰巧跃过隔板跳到箱子的另一侧就安全了。几次下来,小白鼠学会了铃声一响就赶紧跳到另一侧以躲避电击。可是研究者后来增加了隔板的高度,以至于小白鼠无论怎么努力也跳不过去。在尝试了多次失败后,铃声再想起,小白鼠还跳吗?当然是不跳了。因为跳也是白跳。实验并没有停止,研究者后来又降低了高度,甚至比小白鼠第一次跳过的隔板还要低,可是铃声想过,小白鼠仍然不跳,因为它已经“习得无助”了。 这个实验让我们反思,小白鼠明明能够轻易地跳过那个隔板,它为什么不跳呢?仔细分析这个实验就可以看出,小白鼠多次努力跳过隔板都失败了,由此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的行为丧失了信心,既然努力之后还是失败,还不如省点力气,对被电击的命运听之任之。小白鼠会这样,那我们的学生呢?同样存在着“能跳不跳”的学生。这就是人和动物可能在经过多少次失败后形成无助、无力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无助”现象。 有少数学生在小学时,因为贪玩不勤奋,加之家长督促不力、老师的疏忽,导致学习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成绩不理想。到了中学渐渐长大了,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一开始花工夫,但是尽管花了很大的精力,投放了很多时间,由于方法不当等,总是不能使自己的成绩有明显的进步。出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段时间对学习产生“屏蔽”,到头来也就到了“能跳也不跳”的地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这些学生也有一种成就感呢?笔者认为还是从课堂人手: 首先,降低教学的起点和难度 于漪老师有句名言:“三次备课成名师。”这其中:第一次是不看备。即要了解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决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必须与学生进行交往和沟通。这永远是教学的核心。在学生交往和沟通时,也要注意不能总是关注优生和能力强的学生。还要关注中下等生,特别是那些在我们老师印象中“一点都不会的”学生。只有在了解了这些学生的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确定每一节课的起点和难点。否则会出现一部分学生陪着另一部分学生听课的现象。同时也让这部分学生意识到老师的课堂教学没有把他们忘掉,这样做会防止“习得无助”的现象发生。 其次,设置的问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数学问题的提出通常以该问题的思维长度来决定问题的质量。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思考。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都是班级中中上等学生来完成的,对于那些中下等学生,特别是“一点不会”的学生因问题的难度不大而将它置之度外。长此以往会出现“习得无助”现象。为防止“习得无助”现象的发生,我们在提问题时,同样应注意将问题分层提出至由简单到复杂,让中下等生在解决问题中有一席之地。 第三,评介的测度应具有多样性 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一把尺子量全体”的现象,即无论是平时的检测还是阶段性考试以至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总喜欢一个内容一种评价方法。而出现整体上的相对结果,在教师看来操作方便,学生之间可比性强,但对于那些中下等生就始终没有一个出头露面的机会,即使是在与过去的自己比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与其他同学比仍是一个落后者,因此同样会出现“习得无助”现象。防止的办法是同一类型的问题设置难易不同的题型,一部分同学完成综合性强一点的题目,而中下等生完成相对简单一点的题目并给予同一评价标准,也可以将一个较综合的题目分成几个小问题,由易到难,让那些中下等生有处下手,还有就是以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同一问题的方法。总之,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反复可以增强中下等生的成就感。 第四,在个别辅导上给予更大的关注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间隙还是在课后的个别辅导,对中下等生都要给予更大的关注。真正让这些同学感到自己不是一个被老师遗忘的角落,而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给这些同学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较少问题下进入常态学习。 当然提高中下等生的学习成绩的方法还有多种多样,譬如从思想上解决学习的态度问题等等,但它比优生成绩的提高难度要大得多。所以说我们老师必须要有一颗爱心,还要有一点耐心。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中考数学为“零”分或较低分的学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