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如何让话题作文“锦上添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学兵

   摘 要:话题作文不规定题目、不限定立意、不指定文体,体现了话题作文写作的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同时,正是因为话题作文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以具体把握。本文阐述了创作话题作文的三个注意点,即创作话题给起一个精彩的题目、找一个合适的文体、明确的一个深刻的主题。
   关键词:初中 话题作文 题目 文体 立意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话题作文不规定题目、不限定立意、不指定文体,体现了话题作文写作的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也比较偏爱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也成为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更好地创作话题作文。
  一、让话题作文有一顶别致的帽子
  也就是为话题作文起一个精彩的题目,“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起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就是为话题作文嵌上一双美丽、明亮又有内涵、风韵的眼睛,可以为话题作文赢得更多青睐,使阅者“一见钟情”。根据笔者平时的观察,初中生平时自拟作文题目普遍存在三个问题:①过于平实,没有特色,不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②过于宽泛,言而无物,大而无当。③过于俗套,老生常谈。例如《读××有感》《我爱××》等等。笔者在此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拟好话题作文的题目。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平时多浏览报纸杂志,多留意报刊上的文章标题,体味、比较,定会收益多多。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告知学生拟题的总原则就是力求文学意蕴,力求新颖别致,力求具有个性,力求出彩出新,力求引经据典。例如:1.充分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确保文章题目醒目、生动、形象。如“关爱长辈”话题――《献上我们的艳阳天》(比喻);2.充分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影视剧名等。如“读书”话题――《爱不完》(引用歌词),“团队精神”话题――《众人拾柴火烟高》(引用俗语);环保话题――《既爱金山银山,更爱绿水青山》(群众口头语)。3.运用数字或符号来为文章拟题。如“考题”话题――《100-1=0》《ABC,爱你恨你》;“成就”话题――《成就=实干+巧干》。这些题目直观、形象、醒目、新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启示。
  二、让话题作文有一身合适的外衣
  也就是为话题作文找一个合适的文体。话题作文有时会注明“文体不限”,这会给学生以错觉,以为“文体不限”就是没有文体界限的区分,于是就将文章写成各种文体一锅炒的“大杂烩”,最终写成了“四不像”。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文体不限”已经成为中考作文的一个大趋势。考生对“文体不限”的理解也是作文审题的一大难点。就宏观的写作理念而言,各种文体的区别还是明显存在的。在一定情况下,文章体式仍然是中考作文量分的一个重要依据,不同文体的行文方式和形式规范仍然是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前提。近两年来的大部分地方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都明确规定:“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也就是说,考生虽然可以根据自己写作特长选择任何一种文章体裁样式,但是他所写的文章必须符合他所选定的那个文体的基本规范。例如说,学生想写记叙文,那么就必须采用叙述、描写的方式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当然,写作文没有标准的章法,没有一统的规定,文体形式也只是某一文体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蕴的相互关联的整体性的要求,比如,分行押韵的散文不一定就是诗歌,有故事有人物也不一定就是小说,这就要求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必须具有敏感的文体意识,若写出来的作文不具备明确的文体特征,便会被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
  三、让话题作文有一副挺拔的躯干
  也就是为话题作文明确的一个深刻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生命,就相当于是没有主线的一堆乱七八糟的话堆砌在一起。创作文质俱佳的话题作文,首先要主题正确,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生产、生活和思想中的积极面,不能有不良、不好、不健康的思想倾向;其次要主题集中,做到一篇文章一个中心。再次要主题新颖、立意高远、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在批改作文过程中,最怕千人一腔的老生常谈、流水账式、空洞乏味的文章。偶遇立意新颖的文章,主题切合实际的文章就会为之一振。因此,考生在创作话题的过程中,要充分阅读、理解和揣摩背景材料,多角度多方位地审视话题,全面深刻地把握话题,使立意切合“题意”,材料符合“题意”,把握其情感或思想倾向,同时要积极打开思路,将视野扩大到新鲜的现实生活和丰富的课外读物中去,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新颖性和创造性。
  提升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不懈思考和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多积累多练习多尝试,在写作实践中有效感悟,最终才能形成独特、成熟的话题作文写作能力,使更多的新颖、优美、深刻的话题作文从学生的笔端汩汩流淌出来。
  作者单位:阜宁县杨集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