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审美阅读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建立
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教育的影响,加之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任务认识的偏颇,致使人们忽视了语文阅读的人文性和审美性。
因此,要改变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这种状况,就必须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通过朗读、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阅读素养。
一、指导学生多读勤写,提高审美阅读素养
1、勤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阅读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多读,但是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而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鲁迅先生描述的那种"人声鼎沸"的读书场面很难看到,不少教师能让学生在课堂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在课中读一两个片断,这就算不错的了。更有甚者,只是让学生在预习时泛泛地读一下课文,一上课就开始讲解、分析,整堂课没有学生自己读书的活动,更谈不上审美阅读。因此,指导学生诵读、美读,显得十分重要。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途径很多,除了上语文课时指导学生进行美读、涵泳外,平时也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在学习课文节选的名著时,要指导学生阅读全书,并为他们提供声、像等教学辅导材料。
2、勤讲。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背诗文、讲故事,也可以让学生即兴演讲。通过这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们从熟悉、揣摩、记忆材料,到把材料讲给大家听,这个过程本身就使他们赏析作品的能力得到训练,也提高了学生审美阅读素养。
3、勤写。"读书破外卷,下笔如有神。"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光读不写,语文阅读素养得不到提高,光写不读,写作会变成无源之水,久必枯竭。因此,语文老师除了要求学生每期写一定篇数的课堂作文,还应鼓励学生订阅《语文报》、《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等报刊杂志,并组织读报征文竞赛,办剪报评报集,办手抄报等活动,还可以成立文学社、办文学社刊。以"写"带"读",以读促写,无形中也就培养了自主阅读、赏析文章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感悟语文,提高审美阅读素养
要实现审美阅读,首先必须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培养阅读兴趣。要达到上述目标,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有位专家说,"引"就是确定阅读目标,就是制定阅读步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就是指导阅读方法,组织阅读交流,进行阅读评价。有的课文,学生一读就懂,容易浅尝辄止;有的课文学生似懂非懂,容易丧失信心,教师就应激励学生细致揣摩,使人们于"无疑处生疑",激发他们深入细致地思考,获得更加深刻的领悟。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让学生学会品读非常重要。"情"是读出来的、品出来的,"读"是要用心去读。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音韵美和节奏感,不用心去诵读几遍很难体会得到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妙处。如《再别康桥》就像一首忧伤的小夜曲,教师教学这首诗,可以使用配乐朗诵、范诵等方法让学生领悟文中那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跌宕起伏的音节和轻柔舒缓的旋律,特别是文中"轻轻的"、"悄悄的"等词,只有让学生通过美读、品读才能咀嚼出其中的情和美。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应是他们感悟课文的基本途径,传统教学中教师注入式的灌输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摈弃,但是值得重视的是,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会弱化学生文本阅读,剥夺学生感悟的权利。有声有画的多媒体技术确实可使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就阅读而言,它不能代替学生对课文的文本感悟,笔者认为,没有学生自己阅读感受
的过程,而借助其他任何途径使学生领悟都不是审美阅读教学所必需的领悟。
三、指导学生融景寄情,提高审美阅读素养
文学作品是作家人物艺术典型形象、意境以及蕴涵于其中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的载体。它的外在形式是语言文字,陆机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笔者认为,要入情,必须入景,要入景就得披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要让学生理解这种江山多娇、气势如虹的画面和作者豁达、豪迈的胸襟,就必须引导学生运用意识流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穿越时间隧道与作者进行对话。这样才能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阅读,触发审美灵感,并凭借审美对象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快感,既是一种享受,也是种陶冶,这样做也符合黑格尔的"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一美学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