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安琴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愤怒、憎恨等。情感总是一定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而文学作品正是集中体现了人世间的各种情感,是作者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因此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极好场所,情感教育能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净化自己心灵。从而实现知识、情感、思想、行为的高度统一。
  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首先,利用语文课堂,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盛情。有的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川,如长江三峡、泰山极顶、黄山之巅、荷塘月色、大漠风光……学习这些课文,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文章写作技巧的赏析,而且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奋斗不息。为国争光,比如周恩来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对学生的的影响就很大。再如我在教学纪实报道“月亮上的足迹”时,提问学生“1969年7月21日,人类登上了月球,跨出了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那么是哪个国家的哪几名宇航员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呢?”学生回答是:“美国的三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奥尔德林”。美国的科技又一次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利用这一事实我激发学生要发奋读书,长大后为国争光,同样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作品,教学时教师若用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情感,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来感染教育学生,效果一定很好。
  其次,通过语文教学,培奔学生高洁的志趣和品格。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求善弃恶,也就是说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并铸造他们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并且对自然万物有着美好的情感,对世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有着泾渭分明的态度,比如自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蕴含的顽强拼搏,百折不回的意志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养料,而学习《皇帝的新装》和《工之侨献琴》又能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学习《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启发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命,珍惜充实生命的每一分钟,要不断学习,不断创造,只因“为有源头活水来”,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类的佳旬更能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明做人之理。
  第三,利用语文课堂。开展“磨难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由于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保护,当前在校的大多数中小学生,吃不得苦头,受不了委曲,心理素质差,在学习和生活中,一遇上困难就手足无措。因此必须利用语文课堂,教育学生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不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才能取得进步,才能一代比一代强,教育学生应该潇洒地对待挫折。要分析受挫的原因,勇敢地站起来向前走,让学生深深体会陈毅同志的“断头今日意如何”的思想境界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胸怀以及“愚公移山”的气魄。
  第四,通过语文教学,教会学生关心尊重他人,感悟人间真情,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艰苦朴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让道德榜样人物成为学生心中灿烂的明星。如在讲《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让学生了解战士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境界,树立起“向他们学习”的决心。《背景》让学生体会父子深情,《散步》让学生认识三代人的真挚感情,而“小橘灯”中小姑娘的形象。盲人作家海伦的形象,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无一不是自强自立,乐观勇敢,令人崇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值得学生牢记在心。
  教育是石,撞击着人类文明的火:教师是烛,点燃了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灯;学生是路,通向祖国更加文明灿烂的明天。在语文教育中,只有加强情感教育,把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培养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汲取各种高洁优质的养料,成长为内心世界丰富而高尚的一代新人。
  
  责任编辑 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