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创新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娟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语文教改力度尤为明显。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作文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责任重大,所以在工作中进行探索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形势之需要。
一、激发兴趣,命题有新意
命题是写作的首要环节,是教师的作文训练意图与学生接受意愿间的首次交流,所以针对当前教改实际,我在命题上力求创新。一些老掉牙的命题太呆板,很难触动学生的写作激情和灵感,长期下去,学生对写作也就失去兴趣。
新鲜的命题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写他们关注争论的热点话题,如《老师,我想对您说》、《雨夜》、《减负不等于放松学习》等,这些题目,都是他们日常谈论的事情。这样学生走出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乐意以文章的形式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结果自然是一吐为快,实现了“我手写我心”,每位同学都说心里话,写出真情实感。
其次,通过让学生换题目、加题目的手段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命题。例如讲《挖荠菜》一文时,让学生读文后给课文另拟题目;讲歌剧《白毛女》一课时让同学给每篇加上小标题;教授《小麻雀》一课结束时让学生当堂给小麻雀安排结局,并提炼一个恰当的题目,如《小麻雀之死》、《小麻雀活了》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口头作文,实现了以作文为范例,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多角度命题的能力。除此以外,指导学生写命题日记,并张贴交流,鼓励新命题的出现。实际操作中,经过训练,收效甚佳。
二、更换角色,评改开放化
以往作文评改,由于习作数量大,批改时间过长,评语只能是蜻蜓点水,效果不尽人意。教学实践中,我针对过去写与评之间是时间间隔过长,学生已淡漠于评改的弊端,每次作文训练后的下一节课进行评改。具体操作如下:1.根据班内座次每2-4人为以小组进行评改;2.由每组组长为成员换发作文后,担任评委工作,负责收集评改意见,写评语;3.集体评改后发到学生手中,根据修改意见写第二稿,优秀作文当堂阅读,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喜悦。4.教师有针对性地批阅。这一过程,教师始终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始终站在“主角”位置上。一篇习作将拥有更多的读者,更多的评改角度。在愉快的集体评改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训练了写作能力。
学生当堂口头作文训练中,也注重学生互评,然后教师作总结讲评。如在《荔枝蜜》一课结束前十五分钟,我让学生根据文章提示口头作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纷纷举手,题材多样,命题各不相同。学生当场针对性的点评、互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然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吸收大量的“营养”,易点燃更多的灵感火花。课下落实到纸面上,课余统计一下,学生本次写作事物达56种之多,精彩纷呈。这样将作文教学渗透到讲读课中,更多地把课文和作文联系起来,把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培养了学生素质。
三、标新立异,课外辅导特色化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外辅导活动,力求形式新颖、有特色。在课余,我重视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实现“五个一”。具体为:每人订阅一份优秀刊物;每天常规训练讲解一首古诗或朗诵一篇好文章;每人每天交一篇命题日记;每人每周出一期手抄小报;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诵会等。具体操作中,引入竞争机制,把有创见性的日记或小报张贴在班内“蓓蕾”专栏中,供大家鉴赏,激励一些好的作品脱颖而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勇于竞争,培养其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我选取了一些反映时代精神,在社会上有一定反响的文章和有审美价值的文艺作品、新闻社论印,发给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加速知识更新。着眼于平时积累,我通过特色化的“基础建设”,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氛围,养成良好习惯,走到生活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表现美的生活。走出过去写作中“山穷水尽疑无路”的苦恼,每天、每周都能尝试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真正实现了寓写于乐。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我在作文教学命题、评改、辅导等方面通过探索和尝试,消除了过去写“假、大、空”的文章,培养了他们广泛的兴趣和开拓创新的意识。
责任编辑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