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导写,渐入佳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 中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本来分属于两个范畴,但是两者又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什么,怎么读,读与写能否有机衔接、高效转化,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否可以有序同步提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呢?以平时练笔为主,读写合一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虽说读是重在体悟感受,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与文本对话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生本交流),其眼界得到拓展,思维打开,潜能得到激发,无论是知识还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一方面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另一方面学生思维空前活跃。如果我们此时顺应学生,抓住时机进行深入拓展,向写作能力上迁移,其效果就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从写作的角度看,吕叔湘先生说:“一个人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这些话很有见地。在作文教学训练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模仿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上路。
最后,从学生的写作实际看,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多读多写。如果我们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做到课课练,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等到写板块目标规定的作文时,就已经可以水到渠成了。这也是符合作文训练的逻辑性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教材及教学思路,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整合起来,以期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读写合一的练笔形式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用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并要求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课外练笔”可谓是摸索写作路子、训练谋篇布局、形成写作特点的有效实践活动。但许多学生仍然苦于无话可说,即便是一开始要求的自由写作,也有部分学生回家后东拼西凑、左摘右抄,从而无法达到训练要求。鉴于此,我们尝试先读后写、读写合一的写作模式,即指定阅读篇目,以读后感的形式写作,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不局限于传统的读后感写作要求,形式、内容更趋自由。这样,学生在限制下的自由中以指向性思维形态,从所给阅读材料中寻找写作素材,解决“无米下锅”的难题。
二、读什么
大部分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一时无法摆脱初中写作的思路与模式,而高中写作训练刚刚起步,为了让学生对高中写作有更直观更直接的认识,选择高中学生的习作作为阅读材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一阶段,以语文报刊登载的学生习作、往届学生的作文为阅读内容,每周二到三篇让学生阅读。此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将阅读内容向高考优秀作文转移。
第二阶段,我们给全班配发统一的阅读材料(以名家经典散文随笔作品为主),利用阅读课、寒暑假,指定篇目,完成阅读写作任务。这一阅读内容可以持续至高考前期。
第三阶段,本阶段主要针对高考第二、三轮的复习。结合第二阶段的阅读内容,穿插平时专题训练中的阅读专题及综合试卷中的文学作品阅读材料,作为读的内容及写作基础。
三、怎么写
不同的阅读阶段写作要求不尽相同。第一阶段可以是文章点评(主题、写作特点),可以是赏析(艺术技巧、结构特点、佳句品评),也可以是仿写,可以用“摘录、引用原文词句+原创”的形式成文。第二、三阶段以“摘抄+写作”的形式出现。对阅读材料中的优美的句子或中心段先作摘抄,然后以摘抄内容为中心,进行拓展扩写,可以是原文主旨的再展开,也可以是再思考,甚至可以是“反弹琵琶”。
在这种写作模式的训练下大部分学生逐渐开始重视阅读。以往,学生的阅读缺乏指向性、目的性,教师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措施。在这种读写合一的模式中,读的最终目的是为写服务,所以学生的阅读目的性很强,同时从最初的找阅读材料的亮点、模仿材料的写作技巧到二、三阶段的分析、比较、创新,学生的读写思维能力也会逐渐提升。而且从第一阶段开始,学生就已经进行较成熟的考场作文模式的写作训练。之后的名家作品选读促使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向纵深层次发展,即便是仿写,也会逐渐脱离先前的“学生体”模式的限制。在最后阶段再辅之以考场作文写作要求说明,对此大部分学生会自动完成平时练笔与考场作文的有效对接。另外,高三模拟试卷中的阅读材料在做思考题前写读后感和在做题之后再写,也会有不同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练笔的态度贵在“恒”。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练笔。写作是一项艰苦的思维活动,练笔的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但日久见成效,功到自然成。历经长久的练笔,便会渐渐感受到手中的笔变得得心应手。相反,如果只凭一学期写几篇大作文,只是心血来潮,偶尔为之,想要提高写作能力则无异于痴人说梦。其次是读有字书与读无字书要有机结合,在认真观察、思考自我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学会阅读时读进去、读出来。另外,还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读是为了写,写是为了读。除了有利于监督交流的制订性阅读外,我们更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从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二、三阶段的名著阅读训练过程,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已经开始“我所喜欢的作家作品”的专题阅读)。读同一篇文章,写不同的作文,可以充分体现学生阅读主体化、写作个性化的特点,从而逐步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先入为主、以教代读的弊端,有利于作文讲评,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阅读角度、思考深度、写作切入点、立意高低等方面的优劣差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