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 刚

  摘 要: 为了真正实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本文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物理学科的知识讲授要注意科学方法的有机渗透;贯彻形象教学,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形象作用;实现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以及重视物理知识教育基础上的德育教育五个方面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期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学策略 思考
  
  高中物理难教是国内外公认的历史性现实问题。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如何在物理学科内公式、定律等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结构架构过程中与其它科学方法愉悦协调和有机渗透;如何贯彻形象教育,最大限度地有效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将物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合理有效地联系和运用;如何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上述是许多普通高中物理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只有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才能真正实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关于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打好基础。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为此,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认真研究物理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体系性、关联性,深入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兴趣点所在。其次要研究学生,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包括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更具科学性,开创有趣的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让学生乐意参与其中。
  
  二、物理学科的知识讲授要注意科学方法的有机渗透。
  
  物理学科的知识讲授主要有概念、规律,以及物理学史,等等。教师在讲授之前要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强概念或规律的推导训练,将科学方法合理愉悦地有机渗透入枯燥的物理知识中。如物理学中的极限同时也是重要的数学知识,它更体现为一种思维方法和观念(我国最早见于刘徽的“割圆术”),是近代数学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数学学科关于极限推导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物理极限的概念,通过“平均速度”理解“瞬时速度”,这就是时间上的极限。“以直代曲”是空间上的极限;极限是变与不变思想的体现,是把“近似”推演成为“精准”。再如牛顿第一定律推导,也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科学方法,让小球从同一刹面的同一高度静止滚下――控制变量法;平面越光滑,运动距离越大,如无摩擦小球一直勺速运动下去――合理外推;而平面无摩擦――理想化方法;整个推导过程是理想实验的方法。另外,在物理教学中分析物理学的发
  展史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知识的运用过程。
  
  三、贯彻形象教学,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形象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中展现出来的生动的实体形象,理解书本上学到的枯燥的物理知识,实现真正的物理形象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多通过实验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有效地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能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在物理学中有些知识点和结论很难理解,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当两个力F1和F2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F1和F2都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这一知识点。
  
  四、实现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强调物理知识和理论的完整系统学,因此学习物理常常演变为解题训练,与科学技术、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物理学习的应用和实践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把丰富多彩的物理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干巴巴的物理符号和公式的堆积。比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摇动问题,而对小孩荡秋千问题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新课程标准要求把中学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增强物理问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为此,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和教学实验中收集信息加强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记忆。比如,物理学中物理量数不胜数,物理概念更是多如繁星,可以采用谜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如屡教不改――惯性;一对红――赫(赫兹);异口同声――共鸣;闹矛盾――摩擦;景德镇的作坊――磁场……这些丰富多彩的对联和谜
  语,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重视物理知识教育基础上的德育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知识与掌握技能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体验过程和领悟方法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如建模的方法,把具体的做功问题通过建立模型转化为物理问题,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使得问题得到简化便于解决。再如等效的方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把力或位移进行等效分解,把力与位移成一般夹角问题转化为平行和垂直两种特殊情况进行处理。各个分力所做的总功与合力所做的功是等效的,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等效替代等。“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如何结合功的公式W=FScosθ,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No pain,no gain(不劳无获)”既是对功的加深认识,又是影射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能心存不劳而获的思想。诚然我们不能做劳而无功的事,因此找准方向很重要。只有学习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
  [2]阎金铎.物理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岳利红.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3):151.
  [4]梁旭执.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J].教学参考,2008,(4):3-5.
  [5]周前进.浅谈高冲物理教学[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119-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