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析《谭嗣同传》中的个性化人物语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军

  摘要: 《谭嗣同传》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梁启超为好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这篇传记对谭嗣同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进行了介绍和颂扬。文中叙述谭嗣同入京参与变法维新到血洒刑场的部分很是感人,并且其中详细记叙了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一段对话,这段话虽不长但写的人物却个性十足,读来使人感慨:仿佛百年前两人事关民族危亡的那番谈话就在读者眼前重现!
  关键词: 谭嗣同 变法 袁世凯 人物语言 个性化
  
  一、《谭嗣同传》中人物语言并不多,但却句句精彩,让人难忘。根本原因是每句话都符合人物自身身份地位所处情境,反映出人物个性特点。
  文中写谭嗣同刚到京城时“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信”,后经过光绪帝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而不能,才清醒认识到:“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这句话看似是对现状无奈的感慨实则已经暗示我们:谭嗣同初到京城对帝后相争皇帝无权的严峻事实并不了解,虽然此时他已被皇帝破格录用授衔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但从以往的经历来看他几乎没做过官,最多“弱冠从军新疆,游巡抚刘公锦棠幕府”和“以父命就官为候补知府”,他对当时官场尤其京畿之地皇宫内部的矛盾斗争更是无从了解,可是一场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却即将到来,而他这个满腔热血只知报效国家的书生却要只身犯险去游说袁世凯!
  去见袁世凯之前,形势对光绪帝和维新党人已十分不利。据资料表明唯新党人通过光绪帝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尤其人事变动影响很大:“戊戌政变,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而且超擢军机四卿、开懋勤殿之争、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来华访问等政治事件已经让西太后无法继续容忍皇帝和维新党的所作所为,守旧派已经在慈禧的授意下秘密准备采取行动了,而皇帝和维新党人此时才嗅到了危险却只能押宝在“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的袁世凯身上。在谭嗣同自告奋勇去游说袁世凯前,唯新党人已做了他们所能做的最大努力来拉拢袁世凯:“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二日复召见。”但这突如其来的恩遇能让袁世凯对皇帝以死效忠吗?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袁世凯是一个天生的政治投机商,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他可以出卖任何人。可是谭嗣同在这场面对面的较量中为什么没有识破袁世凯的真面目?就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上这段著名的谈话吧!
  二、传记中写道“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见面就问袁:“君谓皇上何如人也?”很显然谭嗣同想试探袁世凯对皇帝的态度以确定其立场,可这样的试探方式这样的问题对袁世凯来说未免太简单了,他当然会回答:“旷代之圣主也。”为什么谭嗣同一来就如此开门见山表明意图呢?结合当时维新党及光绪帝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光绪下衣带诏给谭嗣同等亲信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语,谭嗣同等意识到了危险即将来临,而化解这场政治危机的希望只在手握兵权的袁世凯身上。时间的紧迫,情势的危急和谭嗣同的缺乏政治经验都促使他有了这一问,而袁世凯给了他最想要的标准答案。这一问一答就已显示出两人在政治经验上的巨大差距,就像两个体重相差很多的拳手此刻才打完了第一回合就已注定了较量的结果。袁世凯的“出色”回答给了谭嗣同信心,因此立刻又问“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乎?”此时袁世凯显出了他的老谋深算,回答道“然,固有所闻。”如果他不想惹事上身而断然否定,或者掩饰犹豫的话反会使谭嗣同生疑:帝后斗争欲演欲烈袁世凯为官多年会看不出来?京城朝廷中传言西太后已软禁了皇帝要重掌朝政袁世凯一点也不知道?而袁世凯的回答又再次表明:不把谭当外人,拥护皇帝!至此谭嗣同愈发信任袁世凯,终于“直出密诏示之”并说:“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这两句话充分表明了谭嗣同为国家、事业甘愿冒险牺牲的无畏精神,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激将袁世凯。袁世凯城府极深立刻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好像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并说“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仆与足下同受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好一个“仆固愿闻也”,终于道出了为何袁世凯已见到密诏证据确凿,还不把谭嗣同五花大绑去邀功的真正目的:放长线钓大鱼!要引出维新党人的全盘部署!果然失去戒备的谭嗣同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将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这番话意在激励袁世凯建功立业而袁世凯则继续冠冕堂皇地说:“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传号令以诛奸贼,则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竭死力以补救。”这时谭嗣同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显示出谭嗣同虽然斗争经验不足但却虑事周全的一面,这个问题突然而且触及到了袁世凯的痛处一时无法回答,只能“笑而不言”。此时袁的幕僚出来为其打圆场,大讲荣禄和袁世凯是面和心不和,终于蒙混过关。当谭嗣同问到具体怎么对付荣禄时说:“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既有些担心在里面也有激将袁世凯的意思。而袁继续了他的精彩演出,怒目圆睁地说:“若皇上在仆营,则诛荣禄如杀一狗耳。”至此谭嗣同彻底放下心来与袁世凯“言救上之条理甚详”。看起来谈话即将结束,谭嗣同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时袁世凯主动提出:“今营中枪弹火药皆在荣贼之手,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事急矣!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更选将官,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这看似合情合理的一句话却实质上为袁世凯离开住处前往天津向荣禄告密作了掩护,不能不说袁世凯心思之细密,城府之深非常人所及。这场谈话以热血、率直、勇敢的谭嗣同被欺骗和奸诈、狡猾、阴险的袁世凯瞒天过海而结束。
  三、接下来发生的事历史已告诉我们:小人的背叛和烈士的鲜血。传记中写到谭嗣同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存机会执意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反动势力作最后一次抗争。他那掷地有声的话语永远为后人所铭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最终血洒刑场,英勇就义,时年三十三岁!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谭嗣同传中部分史实或许难免因作者梁启超的痛悼好友之情而有失偏颇,但谭嗣同为理想为民族奋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将永远鼓舞着后人!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之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中华书局出版社.
  [2]马忠文.戊戌政变研究三题.福建论坛,2005,(9).
  [3]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