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探究。方法 选取80例来我院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待患者疾病确诊后先对所有患者应用胺碘酮药物干预,之后分组对于其中的观察组指导其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记录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经药物预后的数据。结果 经过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各项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疾病期间,医生需要在把握患者发病表现基础上给予患者胺碘酮以及门冬氨酸钾镁药物进行联合预后,可提升治疗有效性、安全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9..01
  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发病之后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造成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 从而引发患者发生心室颤动、心动过速等情况,不利于患者心脑部位的正常血供[1]。分析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情况,可知尚无完全治愈的办法,目前多使用药物进行控制治疗。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便选择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组分别采用两种药物进行单一或联合式的疾病治疗,
  依据治疗结果分析干预该疾病的最佳药物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心脑血管科接收的患者,经过检查属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出现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临床药物治疗疾病价值的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研究;患者中男5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3.2±3.1)岁;
  对比以上资料,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确诊后,80例患者均要进行常规治疗处理,之后医生应用胺碘酮、葡萄糖溶液(5%),剂量分别为150 mg、20 mL,充分混合后进行混合液的调制,而后在患者静脉通道处给予混合液的滴注治疗,在此期间观察患者心律失常控制情况,若控制良好指导患者服用胺碘酮,每天口服量为600 mg,分3次进行,经过7天观察,患者临床相关指征获得较多改善则可以逐步减少胺碘酮的口服量,下降至每天200 mg即可;观察组患者除了滴注胺碘酮混合液外,还需要继续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混合液,其中含有的药物剂量为40mL、葡萄糖溶液则为250 mL,混合后每天进行1次的静脉滴注治疗。80例患者接受为期一个月的治疗,患者心电图检查后显示没有任何异常、室性早搏以及其它临床不适症狀消失为治疗显效,若室性早搏减少量在80%以下、超过40%以及临床症状部分改善则为有效,室性早搏继续出现且症状无变化、加重表明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观察并
  记录发生恶心呕吐、腹胀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软件统计学分析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P<0.05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人数多达39例,总有效率远高于另一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参见表一。观察组中没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为3例(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后,可以使用相关药物进行及时的预后处理,但是由于治疗该疾病的药物种类较多,不同药物的使用效果以及禁忌症有着诸多差别,所以需要医生对于药物的疗效以及适用条件等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学习,以此增强用药干预疾病的使用效果。其中胺碘酮属于钾通道抑制剂,给药之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效果非常明显,心肌组织动作电位时间显著延长,所以临床治疗期间此种药物应用较为广泛。门冬氨酸钾镁用药后药物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可以对患者身体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等进行浓度稳定的调节,以免发生浓度失衡情况,增强心肌能量,促使电位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状态,有效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此种药物与常规的胺碘酮药物一起作用于疾病,结合临床联合用药实践结果可知使用效果与安全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本文研究中即就有观察组的40例患者使用联合用药方案,取得了理想的治疗结果,所以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在后续的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多进行推广与
  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 苗,党萌靖,牛文艳.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的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3):84+87.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1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