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40例,采用抽签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甲钴胺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两组在治疗之前,正中、腓总、胫相关感觉神经的传导以及运动神经的相关传导速度之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相关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组高,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在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治疗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优势。
  【关键词】依帕司他;甲钴胺;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9..02
  目前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糖尿病属于常见的高血糖代谢病症,而高血糖是因为胰岛素存在分泌方面的缺陷,亦或是生物作用受到损害所引发,在长期高血糖的情况下,会使得眼部、心脏亦或是血管受到损害,出现功能障碍的现象。末梢神经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在发病之后症状多表现为手脚麻木,疼痛感较高,有着袜套的感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甚至皮肤渐进性坏死,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针对于此,下文分析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40例,评价依帕司他药物与相关的甲钴胺药物联合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患者中,选入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具体的诊断要求[2]。通过抽签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划分成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年龄48~77岁,平均(64.43±5.52)岁,糖尿病病程5~23年,平均(14.12±5.21)年。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病程3个月~4年,平均(1.01±0.42)年。男20(50.0%)例,女20(50.0%)例。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与研究的同意书。
  通过SPSS 23.0软件统计两组基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降糖方案治疗,且血糖控制基本稳定,同时严格给予低糖饮食。对照组:患者给予依帕司他治疗。依帕司他(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893,50 mg×10 s)50 mg,日3次,餐前口服。共计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甲钴胺治疗。甲钴胺(弥可保,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0.5 mg×10 s×2板),
  0.5 mg,日3次,口服。共计3个月。
  1.2.2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给予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神经选择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和运动神经传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x2检验表示,当所有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采用P值小于0.05表示。
  2 结 果
  在治疗之前,两组的正中、腓总、胫等感觉神经以及相关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数据之間的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以后,上述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的相关神经传导速度低于观察组,数据之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糖尿病临床诊疗的过程中,末梢神经病变属于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的类型很多,发生频率最高的为远端对称类型。一般情况下,在一型糖尿病早期发生率很低,但是,在二型糖尿病最初诊断之后,就可能会发生。与糖尿病的发病时间、血压指标以及血糖指标等存在直接联系。在发病之后,小神经纤维会受到一定损伤的现象较为常见。与此同时,末梢神经并发症,最初从足趾开始产生症状,在几个月亦或是几年之后会向上部分发展,在病变到达膝盖部位的时候,会出现上肢方面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胸闷等异常感觉。症状多为手脚麻木感、疼痛感、末端袜套感为主要表现,可有麻木、蚁行、虫爬、手足冰冷等感觉,严重患者难以忍受,夜间不能入眠。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纠正代谢紊乱药物[3]。依帕司药物,主要就是可逆类型的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利用对醛糖还原酶抑制起到治疗作用。醛糖还原酶在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这一过程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多元醇代谢中的重要过程,研究已经证实,山梨醇对神经细胞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其大量的在神经元内蓄积能够引起支配感觉运动的外周神经发生病变[4]。因此依帕司他对于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甲钴胺的成分为内源性维生素B12,与氰钴胺药物相较,很容易作用在神经元的细胞器中,更好的参与到相关脑细胞以及脊髓神经元的合成中,以便于促使叶酸的合理使用以及相关核酸的代谢,与此同时,核酸以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促进作用很高。对于神经元的传导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因此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会发生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5]。从本次研究来看,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正中、腓总、胫等感觉神经以及相关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数据之间的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相关神经传导速度低于观察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依帕司他对于改善患者末梢神经传导功能具有良好效果,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
  综上所述,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法,针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进行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神经传导速度的提升,从而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冯 瑞.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与电生理变化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6):77-80.
  [2] 楚清锋.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4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67-68.
  [3] 王迎新,马 峰.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8):120-122.
  [4] 刘 鹏,王尚珍,魏学娟,等.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15-17.
  [5] 师 苹,杨红坡.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或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与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B):51-52.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1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