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情况及风险管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本院心内科所收治的非同期患者共70例,成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所采取风险管理控制培训前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控制培训后的护理模式。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情况和发生概率,进行心内科护理管理及风险管理的对比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结果 经过两组患者风险管理干预前后的临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发生概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风险和风险事故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进行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的护理风险。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这些护理风险的所在,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办法,提升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对于风险管理控制的认识,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性。采取有效的对策,可以较好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护理工作的实际有效性。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3..02
  心内科作为临床内科诸多科室中相对重要的一部分,自身护理工作因患者的差异也产生了很多方面的差异。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病情多变、普遍高龄、慢性疾病复杂、猝死率高等诸多原因,自身的护理工作风险不容小觑[1]。面对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压力,同时应对着不容忽视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积极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控制对策是十分重要的。本次报道就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做如下的研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内科所收治的非同期患者70例,成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所采取风险管理控制培训前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控制培训后的护理模式。在对照组中,年龄52~71岁,平均(65.2±3.4)岁。在观察组中,年龄51~72岁,平均(67.2±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健康情况、既往病史等方面内容不具备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情况和发生概率,进行心内科护理管理及风险管理的对比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调查研究的所有数据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两组患者风险管理干预前后的临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发生概率对比发现,对照组发生输液事故6例,发生率为17.14%。观察组发生输液事故2例,发生率为5.7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风险和风险事故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见表1。
  3 结 论
  心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患者自身的护理风险,另外一方面是护士方面的风险。一般来说,患者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的年纪较大,所患慢性病較为复杂,在很多病情较重的患者,猝死的风险十分之高。在进行一系列治疗时,例如溶栓、抗凝和介入治疗时,患者的临床疾病风险等方面的内容就有所上升。很多患者在罹患疾病入院之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对于生活习惯有较多的不适应[2]。尤其患者年纪增大,身体感知觉、肢体灵敏度、反应能力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所退化。这样一来,患者自身发生坠床、跌倒、烫伤等风险也随着年龄的提高而有所上涨。而在护士方面,护士作为临床护理工作执行的主导者和直接执行者,其自身如若缺乏相关的护理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没有严格进行“三查八对”,对于护理工作疏忽,没有较多的实践经验,责任心不强,应急反应能力较差,那么在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就有所提高。加之对于该类临床科室没有较好的了解,对于护理工作没有更多的经验,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没有技巧,护理文件填写缺乏即时性,都会导致临床护理工作风险有所提升[3]。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必须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对策;①加强专业能力培训。熟练掌握各种应急操作,培养护士自身的专业业务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工作能力。②规范化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文件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诊治记录,也是临床纠纷中最重要的证据,因此进行规范书写、准确记录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加强对于护士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的培训,从而更好地提升临床护理的专业性。③加强对于护士的法律意识教育。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每一步都是附带着自身的风险的,要明确这些风险的所在,关注风险管理就是关注自身临床工作,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4]。④合理处理风险事件。完善风险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处理制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对于护理风险的管控。⑤培养风险管理意识。做护理风险方面培训,确保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风险,及时处理风险,及时避免风险,从而提升临床护理的有效性。
  如本次报道所述,选取本院心内科所收治的非同期患者70例,成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所采取风险管理控制培训前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控制培训后的护理模式。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情况和发生概率,进行心内科护理管理及风险管理的对比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经过两组患者风险管理干预前后的临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发生概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风险和风险事故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进行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的护理风险。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这些护理风险的所在,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办法,提升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对于风险管理控制的认识,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性。采取有效的对策,可以较好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提升护理工作的实际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玲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00231-00232.
  [2] 关 薇.基于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00707-00708.
  [3] 许 辉,李晓光,陈艳妮,刘 婵.(2017).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河北医药,39(13),
  02055-02057.
  [4] 李 丹,卢俊霖.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2):00064.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0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