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疗效的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变。本研究针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现状;最后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非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以期为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改善提供良好支持。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3..02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的颅内动脉瘤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患者的颅内动脉瘤因相关诱因而破裂时,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均将受到极大威胁。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常用方法,以这两种手术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尚未得出明确结论。因此,分析二者的疗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 颅内破裂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病理因素或先天畸形造成的血管壁局限性膨出扩张[1]。颅内动脉瘤形成后,当患者出现剧烈情绪波动、外力刺激等影响时,可经颅内压迅速升高这一机制,造成动脉瘤破裂[2]。近年来,随着颅内动脉瘤发病率的升高,临床关于这种疾病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深入。相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而言,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更高。研究提示: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可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发生显著升高,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24小时及1个月的死亡率水平分别处于20%、40%水平,患者并发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会随之升高[3]。事实上,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容易产生不良预后的原因为:动脉瘤破裂出血提示颅内压升高,同时形成颅内占位效应,上述变化均会对患者的运动功能产生影响,如颅内压迫作用较为严重,甚至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2 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现状
  随着临床对颅内破裂动脉瘤了解的不断深入,这种疾病的治疗体系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在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时机方面,医学领域已经达成共识:即于颅内破裂动脉瘤发病后,立即给予患者急诊处理[4]。而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来看,其主要包含血管内栓塞术、动脉瘤夹闭术2种类型。二者均可起到一定的提高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作用。
  3 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疗效分析
  3.1 开颅夹闭术
  开颅夹闭术是临床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基本方法,这种手术方法的原理为:给予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处理后,借助患者脑组织的自然间隙充分完成脑组织的解剖与分离,并将破裂动脉瘤充分暴露出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变状况选择适宜动脉瘤夹对动脉瘤进行夹闭处理(夹闭部位位于颈部),进而对动脉瘤的血液循环产生良好的阻断作用,抑制出血症状及血肿的扩大。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开颅夹闭术的改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证实。但这种手术方法在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手术时间较长,上述不足提示: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长。而除了上述不足外,这种手术方法也存在一定优势:其适用范围较大,且手术费用较低,能够满足经济状况欠佳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要求。
  3.2 介入栓塞术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原理为:于麻醉条件下,采用Seldenger技术经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右侧股动脉穿刺,沿动脉鞘置入导引导管,于微导丝引导下向患者动脉瘤内置入微导管,参照患者的破裂动脉瘤大小选择以弹簧圈、支架经微导管进行栓塞,进而保障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安全[5]。相对于开颅夹闭术而言,这种手术方法的典型优势在于:可影响介入栓塞术的因素较少,颅内压变化、脑水肿等均无法影响手术治疗安全。
  3.3 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已经成为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的研究热点之一。
  丛大伟以非随机对照试验形式,即于向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患者家属讲解这两种手术方法的流程、优缺点后,由患者及家属自行做出选择。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治疗后,介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但开颅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低于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可认为介入栓塞术在住院时长、并发症方面的优势主要与这种治疗方法的微创性特征有关。
  田甜等也在一项非随机对照试验中,探讨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价值:治疗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开颅夹闭术,结果提示:治疗组的栓塞成功率94.44%,术后恢复良好率83.33%,而对照组夹闭成功率100.00%,术后恢复良好率66.67%[7]。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的原因可能为:介入栓塞术方法完全参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血管解剖途径实施各项手术操作,整个手术过程并未涉及牵拉脑组织动作,因此,这种手术方法形成的创伤较小,为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术后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呼铁民等则将9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A组(开颅夹闭术)、B组(介入栓塞术),统计其结果后发现:B组住院时间较短,而A组住院费用较低,分析介入栓塞术可缩短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住院时间的原因为:(1)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颅内正常组织的干扰较小。开颅夹闭术虽然可阻断患者破裂动脉瘤的血液供应,但整个手术过程对患者颅脑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大;而介入栓塞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其整个手术过程均于患者血管内完成,置入导管操作、以支架或弹簧栓栓塞操作等基本不会造成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颅内其他正常组织的损伤[8]。(2)阻断效果显著。介入栓塞术直接于动脉瘤内进行栓塞,因此,囊内血管可形成明显的阻断效果。在这种状况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再出血风险可得到良好控制。
  综上所述,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均以得到广大学者的广泛证实。目前学者多认为:介入栓塞术在减少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创伤、促进术后康复等方面更具优势,而开颅夹闭术则具有治疗费用低、适用范围广等优势。本研究认为:在制定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方案时,应充分参考患者的颅内病变状况、经济状况及对治疗方法的要求等信息,尽量选择符合患者要求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洪德全,黄海鹰,杨 华,等.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2018(34):79-82.
  [2] 邱晓鹏.脑动脉瘤破裂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发生慢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8.
  [3] 曾 庆,周国平,曾宪强,等.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21):75-79.
  [4] 何明方,刘 宏,吴政俊,等.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03):95-97.
  [5] 林 通,谢庆海,彭 涛,等.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07):123-124.
  [6] 丛大伟.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疗效的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驗[D].山东大学,2017.
  [7] 田 甜,孙雅菲,呼铁民,等.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24(07):420-424.
  [8] 呼铁民,田 甜,王昆鹏,等.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治疗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效果的比较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07):81-84.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0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