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探讨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对术前颅内胶质瘤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

探讨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对术前颅内胶质瘤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技术在术前颅内胶质瘤病理分级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颅内胶质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MRI诊断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的相关资料。结果 颅内胶质瘤低级别与高级别患者在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量(ve值)、转运场数(Ktrans值)、相对ADC值(rADC值)以及DWI肿瘤ADC值(tADC值)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相关参数在术前颅内胶质瘤病理分级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依靠病理分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颅内胶质瘤;术前病理分级;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8..01
  颅内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在临床具有瘤体生长快、病程短等特点,因而对于确诊的脑胶质瘤患者需要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术前对不同颅内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有助于确定手术治疗方案以及预测预后。鉴于常规MRI在颅内胶质瘤病理分级方面的应用价值有限,本文使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对颅内胶质瘤患者进行病理分级,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颅内胶质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性质将其分为低级组(低级别颅内胶质瘤)与高级组(高级别颅内胶质瘤),各20例。其中,低级组男11例、女9例,Ⅰ级12例,Ⅱ级8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51.95±4.83)岁;高级组男12例、女8例,Ⅲ级14例,Ⅳ级6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2.05±4.79)岁。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仪器为SIEMENS(西门子)MAGNETOM ESSENZA 1.5T。使用头部专用线圈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包括2D SE T1WI、2D FSE T2WI、EPIDWI、动态对比增强扫描LAVA序列、多翻转角T1 Mapping扫描,由我院专人负责上述患者的检查以及资料收集。
  1.3 观察指标
  低级别与高级别颅内胶质瘤患者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低级别与高级别颅内胶质瘤参数对比,结合表中参数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参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颅内胶质瘤作为恶化程度较高的肿瘤疾病,其结构较为复杂,病理取样点会影响到病理分级诊断结果。随着临床的不断深入研究,关于肿瘤内部血管生成与颅内胶质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多,因而可从这一方面对颅内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提供依据[1]。
  本文研究中通过对术前颅内胶质瘤患者使用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研究表明低级别颅内胶质瘤与高级别颅内胶质瘤患者在ve值、Ktrans值、rADC值以及tADC值等参数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依据上述参数的差异性为病理分级提供依据。
  马龚宝学者将3.0T磁共振动态与增强扫描应用于术前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诊断,研究认为ve值越大、Ktrans值越大,则微血管形成越多,可明显提高血管通透性,对应的颅内胶质瘤病理分级越高,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2]。
  综上所述,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相关参数在术前颅内胶质瘤病理分级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依靠病理分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楊利民,范海霞,王景顺.MRI不同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06):56-58.
  [2] 马龚宝.3.0T磁共振动态与增强扫描对术前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诊断对比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04):995-997.
  本文编辑:刘欣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