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随机选取 2016年4—10月各临床科室的临床护士90名和各临床科室患者230例。观察组:随机选取2017年4—10月各临床科室的临床护士90名和各临床科室患者23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传统的管理方法管控护理质量,观察组护理人员采取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培养。通过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的高低,以及护理人员认知度调查综合评价PDCA循环模式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79人优秀、8人合格、3人不合格,合格率95.55%,对照组54人优秀、26人合格、10人不合格,合格率为88.88%,观察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人员培训认知度情况,观察组在工作提高、自身提高、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的比例分别为96.66%、95.55%、98.88%。对照组在工作提高、自身提高、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的比例分别为66.66%、62.66%、70.00%。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各方面均得到了有效提高,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采用PDCA模式培养的观察组人员满意度为96.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9.13%,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提升,有助于医患关系以及治疗效果的良好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培训;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3(c)-0067-03
   特殊的服务对象,更凸显质量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整体的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该院采取PDCA的管理方法,将培训与质量控制相结合,使培训服务于质量,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随机选取 2016年4—10月各临床科室的临床护士90名和各临床科室患者230例,其中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2.2±5.4)岁。观察组:随机选取2017年4—10月各临床科室的临床护士90名和各临床科室患者230例,其中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8±6.3)岁。两组护士在年龄、职称构成、学历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来自于不同的科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人标准:①该次研究是自愿参与;②均取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③所有患者在该院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沟通和交流有障碍的患者;②临床资料不全患者[1-2]。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传统的管理方法管控护理质量,主要是由护理部对护理工作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且反馈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3]。
  1.2.2 观察组护理管理方法  对观察组的护理人员采取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培养。具体模式如下。
   (1)计划阶段(P):首先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下设优质护理组、护理文件组、急诊急救消毒隔离组、危重症围手术期管理组、护理技术操作组、压疮伤口管理专业组。共6个小组。选出责任心强、专业能力较强的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4~5名,由相关科室护士长或专业能力较强或受过相关专业培训并取得证书的护理骨干担任。经护理部同意,组长可在工作中吸纳相关科室优秀护理骨干作为组员。并制定各护理小组的工作职责和标准,并纳入绩效考核。各小组组长负责组内人员的分工及工作内容并制定工作标准。护理部按照量化、细化、实用、方便的原则,制定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对护理质量检查标准细化及补充完善,主要为了规范临床护理工作[4]。
   (2)实施阶段(D):①各专业组护理部计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上级检查标准要求制定流程、标准,并召集组员及内外系大科护士长及护理部管理人员共同讨论审核,确定可行性及实用性,确定最终方案。每周落实培训内容。②每个月护理部根据各专业组的培训检查计划,统一安排训时间,每个月前3周培训,每周培训1次,每次为周一下午半天时间,有两位专业组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本专业组质控重点内容及本领域最新进展。参加人员为科室1长4员即护士长、质控专员、教学专员、感控专员及不良事件专员,培训结束后,由4位参培专员负责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并逐一考核合格,不合格者继续培训,直至合格,并按要求书写护理培训记录本。第4周为检查周,护理部组织安排各专业组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检查,由护理部把全院科室检查任务平均分配到各组,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各专业组在月检查过程中,在每科室有一个简短的总结对科室的亮点及表现优秀的护士给予肯定,对以往问题的改进情况给予指点和评价。检查结束各组分别汇总,最后由护理部将各专业组的检查结果统一汇总,并召集护士长会,统一反馈,责令科室制定整改措施,并上交护理部。各专业组根据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修订下月培训及检查考核计划。
   (3)检查阶段(C):护理部每年的培训从4月份开始,10月份结束。4—10月的检查培训考核均由护理部组织,各专业组实施完成。11月份及12月份由护理部成员6人,对全院护理质量统一进行为期2个月的检查评价,护理部质控护士长随机决定每天将要检查的科室,每科室检查时间为一整天,每人检查1~2项,包括科室制度、护理常规的制定及护士长工作落实情況,急诊急救、消毒隔离、药品管理、病房管理、危重症及不良事件管理,护理操作等。并由专人对全院科室进行病人满意度测评。这样可以避免检查者对检查标准尺度把握不同,从而保证了科室得分与质量的相符。固定人员检查,标准掌握更统一,结果更可信。    (4)反馈、处理阶段(A):年度检查结束,由护理部统一汇总,并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召开护士长大会,对全年工作进行分析和反馈。从而发现科室现存主要问题及专业组培训的薄弱环节,便于确定下一年的工作重点,并对各专业组的培训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的高低。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通过临床考核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价,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合格率=(优秀+合格)/总数×100.00%。护理人员培训认知度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参与人员从工作以及自身各方面提升情况。满意度的评价标准:采取PDCA循环模式对护理质量管理后,借助问卷调查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滿意+满意)/总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处理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考核结果比较
   通过考核两组护理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79人优秀、8人合格、3人不合格,合格率95.55%,对照组54人优秀、26人合格、10人不合格,合格率为88.88%,观察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护理人员对培训认知度比较
   通过问卷调查两组护理人员培训认知度情况,观察组在工作提高、自身提高、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的比例分别为96.66%、95.55%、98.88%。对照组在工作提高、自身提高、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的比例分别为66.66%、62.66%、70.00%。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各方面均得到了有效提高,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采用PDCA模式培养的观察组人员满意度为96.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9.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PDCA管理模式中,建立了更有效的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操作能力及自身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更多交流学习的好机会[5],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护理人员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护理工作中得到加强[6]提高了护士为病人服务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研究显示[7]工作自主性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自主性程度越大,护士满意度越高。另外,各专业组在月检查过程中,每科室有一个简短的汇总对科室的亮点及表现优秀的护士给予肯定,对以往问题的改进情况给予指点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助于护士满意度的提升。另有研究显示[8]护士被称赞和认可在护士总的工作满意度水平中,排名第二。护士满意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
  3.2  强化了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及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逐步提升
   患者满意度与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水平密切的联系,护理水平对患者依从性有明显的影响,PDCA模式通过院科两级进行培训、考核的方式,转变了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强化了质量意识,把培训与临床护理工作紧密结合,使每名护士能够从自身做起,自觉按照质量标准工作,操作水平、风险意识、沟通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责护对病人的整体护理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另外,各专业组组长及组员均为病区护士长这样就提高了护士长对本病区培训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有研究显示管理者的支持力度越高,培训效果越好,要获得管理者的支持,必须赋予他们培训下属的责任[6]。每个科室4个管理专员参加培训,可使他们回到本科室后可以彼此支持,互相沟通,提高培训效果[9]。此种培训方法,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以此为抓手,设定培训内容,和临床工作紧密结合,提高了受训护理人员的自我动力,护理人员自发产生迁移动机。迁移是指培训成果转化,使员工利用获得技能应用于自己工作中,提高服务水平[10]。
  4  小结
   PDCA模式相对于传统护理培训,在护理质量、认知度以及患者满意度3个方面使护理人员均得到了有效提高,以往的传统培训不到位,流于形式,考核不严格,考核结果不真实,培训教育不能与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通过PDCA循环模式在护理培训中的应用,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与培训紧密结合的管理方法,增加了培训管理的导向性与牵引性,使培训为质量保驾护航,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更好地服务患者的目的,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燕熙,李婧,张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49):232.
  [2]  周丽燕.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48):201.
  [3]  李雪.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特别健康,2018(18):146.
  [4]  杨兰艳,王粉艳.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5):376.
  [5]  宁晓东,张永炼,张娟,等.基于FOCUS-PDCA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6):708-711.
  [6]  赵爱珍,杨凤仙.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4)103.
  [7]  郑旭娟,刘华平.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56.
  [8]  王群.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94.
  [9]  白彦壮,史念可,等.对提高医务人员培训迁移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5):296.
  [10]  M.Royer.Theories of the Transfer of Learning[J].Educational Psycholgist,1979(3):53-64.
  (收稿日期:2018-12-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0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