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氮冷冻治疗面部皮肤病变的临床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运用于接受二氧化氮冷冻治疗的面部皮肤病变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本医院予以二氧化氮冷冻治疗的200例面部皮肤病变患者开展项目指标研究,选取时间是2014年4月~2016年3月,分组方法是抽签法,一组纳入100例,试验组予以临床综合护理,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护理,统计两组干预有效计算率、干预效果满意计算率、冷凍治疗副作用计算率。结果:试验组干预有效计算率(97.00%)优于对照组统计指标(90.00%),证明组间数据值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效果满意计算率(98.00%)优于对照组统计指标(91.00%),证明组间数据值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冷冻治疗副作用计算率(1.00%)少于对照组统计指标(7.00%),证明组间数据值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二氧化氮冷冻治疗的面部皮肤病变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较佳。
关键词:二氧化氮冷冻;面部皮肤病变;护理方法
近数十年,二氧化氮冷冻治疗在皮肤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逐渐被应用,获得理想治疗效果[1]。本文将2014年4月~2016年3月本医院予以二氧化氮冷冻治疗的200例面部皮肤病变患者归入项目资料,对临床护理实施在接受二氧化氮冷冻治疗的面部皮肤病变患者的干预效果予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本医院予以二氧化氮冷冻治疗的200例面部皮肤病变患者(病例选自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入调查研究资料,参考抽签法实行分组,一组入组100例。对照组:年龄均值是(28.55±3.23)岁;女男比例为65比35。试验组:年龄均值是(28.63±3.16)岁;女男比例为64比36。对两组基础指标资料予以统计学验证,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临床常规护理:告知患者注意项目,做好二氧化氮冷冻治疗相关护理配合等。
试验组开展临床综合护理:(1)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面部皮肤病变基础知识及治疗方式,使患者对疾病知识和治疗重要作用有正确认识。(2)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医院环境、治疗医生和护理人员基本信息,缓解其陌生感,予以亲切接待,提升患者信任感,予以心理方面疏通,消除其担忧,提升患者配合性。(3)预防色素改变护理:治疗的时候,做好保护工作,防止损害患者周围正常皮肤,术后不可被强烈太阳光长时间照射,防止出现色素沉着现象。
1.3 相关指标
评比对照组及试验组干预有效计算率、干预效果满意计算率、冷冻治疗副作用计算率。
1.4 评定标准
治愈:皮损相关症状消除,功能得以恢复至正常;显效:皮损相关症状明显改善,功能得以基本恢复至正常;有效:皮损相关症状一定程度缓解;无效:不满足以上指标[2]。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值录入SPSS 21.0实行验证,计数资料(干预有效计算率、干预效果满意计算率、冷冻治疗副作用计算率)表示成例数(n)或率(%)形式,数据实行X2检验,P<0.05,展现组间数据值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干预有效计算率
试验组干预有效计算率(97.00%)和对照组统计指标(90.00%)相比更优,展现组间数据值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两组干预效果满意计算率
试验组干预效果满意计算率(98.00%)和对照组统计指标(91.00%)相比更优,展现组间数据值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两组冷冻治疗副作用计算率
试验组冷冻治疗副作用计算率(1.00%)和对照组统计指标(7.00%)相比更少,展现组间数据值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二氧化氮冷冻治疗依据二氧化氮低温来损害病变组织,通过促使细胞发生脱水及变小,显著降低局部血液流动速率,阻滞微血管血液,导致细胞发生缺氧死亡现象,进而有效缓解病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面部皮肤病变患者实行二氧化氮冷冻治疗的同时,还需予以积极临床护理,有助于提升临床冷冻治疗疗效,减少治疗副作用[3]。本项目指标结果展现,和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相比,应用临床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干预有效计算率更优,患者干预效果满意计算率更高,患者冷冻治疗副作用计算率更少。表明临床综合护理方法运用于接受二氧化氮冷冻治疗的面部皮肤病变患者中的可靠性及可行性。
综上所述,对接受二氧化氮冷冻治疗的面部皮肤病变患者开展临床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较好,可提升干预有效情况,促使干预效果满意状况提高,减少冷冻治疗副作用,存在较高安全性,展示出重要护理价值和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齐崇刚.邹城市液氮冷冻治疗面部皮肤病变120例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17.
[2]颜玉华,朱礼昆,王继华等.皮肤扩张术治疗颜面部大面积黑色素痣[J].中国美容医学,2015(16):10-13.
[3]严芳,周炳荣,卢寅等.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色素增加性病变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0):88-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7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