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卷入”在新手咨询师专业成长中的阻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某日,一位年轻的心理教师周扬(化名)和我聊起了工作中的困惑。“我对中学生的心理咨询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我想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出心理困惑,因为当我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特别希望有人能帮帮我。我很认真对待每一个来找我咨询的来访学生,真诚地倾听他们,花时间陪伴他们,利用所学帮助他们。但是我发现我却越来越无力,甚至感到自责和内疚。我感觉我帮不了他们,怪自己学的知识不够……”
我感到周扬的表达里有着强烈的负性情绪和“以偏概全”的非理性信念。我尝试让周扬对产生内疚情绪的案例“具体化”:谈几个令你产生过内疚心理的案例如何?
个案一
初二男孩小峰(化名),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但是班上的同学都怕他,形容他为“阴晴不定的暴力分子”。小峰经常一言不合就动拳头打人,有一次前桌同学说了一句:不要摇桌子。他推开桌子,拎起凳子就要砸对方。事后小峰说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心中一团火上来就打人了。多次之后,班主任也无奈,同学躲着他。
周扬经过三次与小峰的交谈之后,慢慢地与小峰建立起信任关系,小峰讲述了他7岁时有一次在叔叔家“犯事”了,父亲把他锁在叔叔家的一间小黑屋里面一个晚上,这次经历小峰用了“可怕”来形容,在他内心留下阴影,有了被抛弃感,对父亲充满恨意。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父母在外打工,小峰由爷爷奶奶抚养,成为一名留守孩。父母爱的缺失和童年阴影让青春期的小峰不擅于表达情绪,同时有了越来越多的控制不住的危险行为。周扬在几次对小峰的咨询之后,联系了小峰的父母,希望父母能多一些机会陪伴孩子。周扬感到事情正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不久小峰又打了人。周扬对自己的咨询效果不自信了,便意志不坚定地说可以转到市某医院精神科看看,于是小峰住进了医院。不久,周扬去看望小峰,小峰却不再理会这位曾经自己非常信任的“周扬老师”。周扬看到小峰黯然的目光,内心自责不已。
个案二
初二女孩小英,家中四姐妹,小英排行老二。父母经常因为对小英的教育要求不一致而争吵。小英认为爸爸个性固执、严苛且独裁,对小英要求极高,脾气也不好。小英成绩其实不错,但是小英爸爸要她考进年级前100名,并且观念上认为:我养了你,你啥事都不用干,就应该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将来上大学。这样的观念无形中带给小英很大压力。小英呈现周期性失眠(2-3次/月,3-5天/次);“神经性厌食”倾向,出现有时吃完了会呕吐,有时看到食物就作呕不想吃等躯体反应。周扬给小英做了7次咨询,基本以倾诉为主,配合适当的情绪疏导,一定程度缓解了小英的心理问题,但没有从家庭层面触及事情的转变。最终,这个个案也以周老师实习结束而中断了。
听完周扬的案例陈述,我用问题引导他思考:找一找这两个令你内疚的案例共性的地方?
周扬沉思了一会儿,说:他们都很痛苦(停顿一会),这种痛苦都来自于家庭……我感觉我已经看清楚了问题,我懂他们……我继续发问:令你内疚的来源在哪里?周扬似乎有所领悟,说: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当年我高中时家庭带来的痛苦,那时候的自己很是无助,我似乎还不太敢触碰家庭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我本以为我能和他们更好地“共情”。我说: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痛经历并不是我们的错,你今天敢于看到它了。有时候,相似的经历可以令我们与来访者情感共鸣,但同时也很可能带来“思维定势”,想当然地以为我懂他了,孰不知是“一叶障目”,潜意识里产生了阻抗,反而阻碍了咨询的方向。
咨询心理学称之为“自我卷入”,即:态度与价值之间的稳固联系。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价值观影响着我们的态度和情感,则容易将个人情感、态度卷入到他人的问题中影响判断,甚至形成阻抗。周扬认真地听着,不时地自我反省:自我卷入越多,产生的内疚越大,带来的思维上的阻碍越多。我继续引导:是的,比如你的第二个个案,当你发现是小英父亲的教养态度影响了小英的情绪状态,你可以在后面的咨询中做家庭咨询了。但是你没有这样做,你的理由是小英说父亲是不可能改变的,他很固执。同时,小英在家里进食呕吐都要悄悄地瞒着父母。另外,还有一个思维角度,是采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如绘画、沙盘游戏等)令小英表达出“呕吐”的感觉。周扬领会地说:我是抗拒和小英那样的父亲对话的。估计我的潜意识里和小英的看法形成了一致,固执的父亲是不会改变的。我鼓励地说:你能觉察到这一层很不错,作为咨询师,当我们自身潜意识中的“未完成事件”被来访者经历激活起来,需要咨询师保持一份觉知,不让自己对来访者做出超出常理的共情,否则会对咨询的诊断和应对产生偏差。
周扬在交谈中逐渐开悟:难怪我在做个案咨询时,总是会出现这样强烈的想法—我要带领他们走出痛苦!当我失利时,我又想如果我能多学一些咨询知识,我就能更好地帮助到他们。我既然接了这个个案,就应该做好!我说:你带着这样的负担想法,感觉如何?周扬苦笑说:其实很累!我说:当然累了,你是背着两个人的期待在走路,还励志要走出这条黑暗的路。你不轻快,又怎能带领你的来访者走得轻快呢?其实我们咨询师也是人,无法做到完全不把个人经历和情感带入到个案中,但我们又要不断地修炼,就像品茶一样,慢下来,静下来,慢慢地靠近更加真实的来访者,去走进他的世界,感悟他的痛,陪着他走,而不是背着他走。
我国心理咨询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大部分人员和周扬一样,因为想解决自身的问题而自考咨询师证,走上心理咨询的道路。加之当今社会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截止到2017年底,我國专业精神科医师有3.34万人,心理治疗师只有约6000人,能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心理咨询师不到3万人。巨大的供给反差带给咨询师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能否胜任此项工作是关键。一名合格咨询师从新手走向专业的道路,不仅需要不断地专业学习和咨询实践,更加需要不断地专业督导和自我成长,只有这样咨询师方能突破“自我卷入”的阻抗,以专业素养陪来访者走出困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3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