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爱心浇灌花朵 让幼苗茁壮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就会产生心理问题。造成这些的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原因,在学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同时也要提高家长的自身修养,增强父母的义务感和责任意识。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校;家庭教育;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43-01
  泾川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父母不在身边陪伴,不少中小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如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对周围的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遇到挫折神情紧张,甚至有自杀倾向等。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采取有效策略加强训练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本文笔者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的探索与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響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1.家庭原因。
  (1)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管理方法粗暴。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或父母教育自己的老一套,一副封建家长的样子,他的话就是命令,谁若不从,张口就骂、动手就打,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守规矩,胆子小,遇到事情不能沉着应对。
  (2)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激励,就业更加艰难,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生活好一点,所以拼命给予施加压力,尤其是两个假期参加复习班和平时的各种学习强化提高资料,使得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过重的负担,以致心理健康出现危机,渐渐会出现如厌学、撒谎、逃学、自杀、自闭症等。
  (3)父母关系不和谐。
  父母间的不和谐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父母的大吵大闹或加入新家庭,让小孩子长期处于恐惧之中,同时他们还会受到同学的攻击、欺负,使其心灵创伤比较大。还会导致他们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常会有不良情绪出现,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有时会对父母产生怨恨,严重的会离家出走。
  (4)父母的潜移默化作用。
  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举止、思想品质对孩子具有严重危害。小孩子的特点是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爱模仿,对父母非常信任,便会接受父母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坏习惯,也就更容易在长大后走上不良的道路。
  2.学校原因。
  (1)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学校管理不当,也会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特别是学生成绩不良的情况下,教师不去给予关爱、体贴,反而拿话讽刺、挖苦学生,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恐惧、厌烦。
  (2)学校的学习环境。
  良好和谐的班风,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同学之间友好、愉快、尊重、信任、理解,学习风气浓,没有违纪事件发生。反之,班级混乱,纪律松散,同学矛盾重重,对成长不利。
  3.社会原因。
  (1)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有形无形的信息传播,有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如报刊、电视、广告等。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影响力很大。
  (2)社会风气: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心智还没成熟、判断能力比较差,对于好坏的选择比较弱,避免学生有学坏的机会。比如包夜泡网吧的现象要坚决禁止。
  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策略
  1.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可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队会活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观念。比如针对早恋、离家出走的问题进行辩论演讲或写健康教育日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适时引导教育。例如:三八节、母亲节可以通过“送给妈妈小红花、写给父母一首诗、唱给父母一首歌、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等项具体活动,教育学生关心体贴父母的辛劳,树立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的观念,让学生学会关心,产生同情感。
  2.在教学管理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校的职能教书是一个方面,育人也不能忽视,学校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严格要求与爱结合起来。同时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普通话朗诵比赛、书画展览、歌咏比赛等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发挥特长和优势,满足学生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心理需要;通过开展读书、经典诵读活动,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启迪思想,重视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创造一个团结互助、奋发进取的集体环境。
  3.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修养。
  家长对子女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要有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其次要有关于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对子女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要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关系,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要真正全面地了解孩子,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思想情绪;创造一种宽松的家庭生活气氛;家长应在教育子女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使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经常和孩子开展谈心活动,放开家长的架子,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给孩子的玩耍的时间,帮助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表,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独立、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品德。
  4.增强家长的义务感和责任意识。
  父母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既是政治法律上的义务,又是伦理道德上的义务,具有双重意义。有的家长说,我们工作忙,任务重,没有时间教育子女;但是,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教育子女的机会总是有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教育子女的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心。有的做父母的,夫妻关系不好,闹离婚,不顾子女的感受、生活和教育。这些都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上周一个学生家长到学校给自己的孩子送吃的食物,竟然不知自己孩子的姓名和班级。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农村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有长辈或亲戚代管。学校可以根据冬季返乡的大好机会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的经验。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动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方法。家长在外务工期间要及时与班主任、学生加强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总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学校与家庭都要及时关注,保持沟通联系,只有做到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使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孩子心理承受力和社会的适应力,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小学班主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