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由青岛市急救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选取42例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流程管理法。该研究将通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时间数据和相关疗效数据,分析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各项时间指标平均数据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流程管理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急救效率,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护理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流程管理法;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5(a)-0075-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相关研究表明,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因素十分复杂,强烈的精神刺激、过重的体力劳动和突变的环境刺激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发病,威胁患者的生命[1]。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神志不清、心绞痛、心力衰竭和休克等临床症状,患者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便有很大的可能导致死亡[2]。在该研究中,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通过组间比较的方式分析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由青岛市急救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我国关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的诊断标准。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选取42例研究对象。在对照组中,男27例,占比64.29%,女15例,占比35.71%;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3.72±8.76)岁;病程2~7 h,平均病程(4.35±1.62)h。观察组中,男25例,占比59.52%,女17例,占比40.48%;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4.27±8.62)岁;病程1~7 h,平均病程(4.16±1.73)h。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该研究中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
   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②排除存在脑出血症状的患者。③排除存在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④排除存在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⑤排除不同意参与此项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流程管理法,具体流程如下。
   流程管理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将急救流程分为几个步骤,分别为应急反应、病情评估、现场急救、转运和交接等[3]。其中,应急反应是指急救中心在接到120求救电话后,迅速调派救护车的同时,由120接警调度员及出诊医护人员通过电话指导的方式予以患者初步自救的过程。该过程十分重要,合理的急救指导能够为医生的后续治疗提供时间,降低患者病情恶化的概率,对于挽救患者病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4]。因此,在应急反应的过程中急救指导人员应当急救知识储备丰厚,且才思敏捷,在紧急的状况中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并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病情评估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指在应急反应的过程中,120接警调度人员及出诊医护人员既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急救指导还要对其进行心理安抚,向其询问患者临床症状、既往病史情况和所在位置等资料,并根据资料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判断,决定应携带的特殊抢救药械,到达急救现场对患者进行抢救。另一部分则是到达现场后,急救医生采集心电图、血压等信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现场评估。现场急救是指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的过程,该过程中应当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保障患者病情不继续恶化为主。转运流程应当在现场急救开始后便进行准备,急救人员应当向患者家属进行风险因素的告知,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转运。交接流程的开始阶段应当在转运过程中,由医护人员向交接方传达患者的心电图、临床症状、病情判断等信息,并通知交接方做好治疗准备。当急救人员护送患者到达医院顺利交接后完成整个流程。
  1.3  评定标准
   记录所有研究对象急救过程中各项时间指标,其中应当包括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等,上述指标在整理归纳后进行组间比较。
   记录所有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各项疗效指标,其中应当包括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血管再通率和死亡率等,上述指标在整理归纳后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各项时间指标和疗效指标数据输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x±s)表示各项时间指标的平均值,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或χ2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时间指标差异比较
   经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各项时间指标平均数据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差异比较
   经组间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心肌缺血所引发的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疾病。在临床上,患者会出现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患者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便有导致休克,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
  在该研究中,观察组各项时间指标平均数据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得出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传统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虽然也能够为患者实施较完备的护理服务,但因其護理流程缺乏科学指导,导致护理急救的过程中存在急救成员配合不默契、配合不合理等问题,大大增加了急救时间,降低了急救效率。而流程管理法的应用则显著改善了这一问题,该方法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将整个急救护理流程分解为多个步骤,通过流程细化的方式明确每名急救护理人员的责任,不仅增强了组员间的默契,还缩短了急救时间,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了帮助。并且,院前急救流程的缩短还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帮助,增加了医生的抢救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利用流程管理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急救效率,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护理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戴茜,王元功.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5):144.
  [2]  赵香玲.流程管理法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在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4):1361-1362.
  [3]  路璐.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8,12(2):87,90.
  [4]  李荣彦."四化"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5):15-17.
  [5]  简翔晴,张丽娟,彭利敏.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22):157-158.
  (收稿日期:2019-02-14)
  [作者简介] 别秀英(1972-),女,山东青岛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院前急救与护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0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