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所起的作用难以估量,小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行为习惯教育应遵循正面教育、具有系统性、活动性、循序渐进的原则。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中可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班队会、实践活动等阵地,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重点抓好学生饮食卫生、着装、消费、就寝习惯的矫正与养成。
【关键词】行为习惯 现状 小学生 矫正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180-02
一、问题的提出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习惯良好的公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因此,坚持从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入手,对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现实的需要
农村长期受“重智轻德”思潮的影响,加之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学生在家缺乏正确的引导与培养,使得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诸多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彻底扭转上述严峻的局面,帮助农村少年儿童从小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的人格与自身内在素质得到健康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二、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现状
一是饮食习惯不良:不带餐具,就餐不排队,就餐时打闹、嬉戏,乱倒饭菜,不爱惜粮食、喜欢吃垃圾食品等。
二是内务习惯不良: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在寝室内乱扔垃圾、物品随意摆放等。
三是着装习惯不良:衣着不整洁,佩戴首饰,喜欢穿花里胡哨的衣裳,喜欢模仿社会上不良人士的衣着装扮等。
四是休息习惯不良:不按时就寝、不遵守就寝纪律、就寝时大声喧哗、玩手机、外出上网等。
五是卫生习惯不良:在校园内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按时打扫卫生、个人卫生差、不主动维护校园清洁。
三、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行为习惯教育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做人、做事,使之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
2.系统性原则
良好行为的习惯养成必须长期坚持、具有系统性,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通力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经常指导、矫正,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政教处也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长期单纯的说教,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学校、班级、团队要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主抓两项养成教育实践
1.班主任建设
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学校应重视优秀班主任培养、优秀班集体建设。
2.宣教考评内容建设
在学生生活行为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建立考评机制予以规范引导。
(三)建设三大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
政教处要有计划地督促老师努力把思想品德课、周会课、晨会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基地
经常组织学生去基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有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开辟红领巾劳动实验基地。还可组织学生为孤寡老人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上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三重教育氛围
1.教室宣传氛围
从班级抓起,以《小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要求学生,统筹安排,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持之以恒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校园宣传氛围
办好宣传橱窗,展出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的活动照片等。定期定主题刊出黑板报,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站,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教育氛围
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家校微信群”传达给学校,学校对于学生表现及时予以评价,促进学生向先进看齐、向优秀学习,逐步向上向好。
(五)不能忽视的几种习惯养成教育
1.饮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1)要求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定时定量吃饭,不偏食、不浪费粮食、少吃零食,常喝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尽量不吃剩饭剩菜。
(2)学校要加强饮食与健康的宣传,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邀请有关人员到学校作卫生知识宣传讲座,提高自我卫生意识。
2.正确的着装、服饰习惯养成教育
要求學生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在校期间穿校服。从服装上产生平等感,形成一种平等、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纪律观念。
3.健康的消费习惯养成教育
(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小学生的消费问题,利用中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克服不良消费的习惯。
(2)开展理财教育。利用《梦想课程》开展理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说服家长让子女参与家庭经济管理。
4.寝室管理教育
学生的生活老师要指导学生生活,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生活,服务学生生活。学生懂得了这些就会更加尊重他们的生活老师,产生浓浓的师生情,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有利于生活老师的工作开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学教育应以培养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健康向上、习惯良好的新一代国民为重点,不断创新习惯养成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寄宿制学校既要做好学校教育,又要弥补家庭教育的短板和缺失,更要紧跟时代,更新教育内容,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才能完成既定教育目标,不负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1
[2]王志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 2004[8]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