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核心素养教学作为当前新课改形势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其可谓是贯穿了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从当前的小学语文阶段的实际教学来说,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的建立和培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对于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 就要注重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引导和培养,本文即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入手,深入探究德育教学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有效开展,以期给广大读者带来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德育教学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广泛开展和深入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从这一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对学生的“德”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居于首位,更加证明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学生的德育教学宜早不宜迟,语文作为一项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其本身就兼具品德教育的功能,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学科优势,将德育教学理念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保障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品德修养的全方面发展。
  1小学阶段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1.1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阶段,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极少,对于许多事物都是一知半解,此时若没有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就形成错误的认识,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自身价值观的正向形成和发展。但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的一个好处就是,正是由于学生自我判断能力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教师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相对后期学生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而言就会比较高效,此外,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和跟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在学生的道德品质出现一定的偏差时及时纠正,将一切不好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在这一阶段中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2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之本
  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判定一个人自身实力的唯一标准,尽管在学校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若将眼光放长远,我们会发现,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个人修养才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之本。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通常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和干扰,此时一个坚定的信念和对正义的坚持对于个人品质的最终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学校是每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场所之一, 正处于人生教育的初始阶段, 教育的理念以及教学的方式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说有很大的影响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将德育贯穿到学科的教学中,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将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与思想品德教育进行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语文学科与德育教学相结合的优势
  2.1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的性质,与德育教学理念相符
  首先,语文作为一门极具人文性与社会性的教学基础性学科,其不论是从教材内容还是教学目标来说,都与当前的德育教育理念十分契合,原因如下:其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不乏与道德品质相关的文章,近到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如“尊严””小英雄雨来”等文章,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更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远到古代众多寓意深远的寓言故事,比如“滥竽充数”“邯郸学步”等,其中内含丰富的道德瑰宝,对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学科基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恰恰是德育教学开展的良好平台,为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了合适的契机。
  2.2有利于丰富德育教学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弱,注意力也较易分散,因此,如果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就仅是干巴巴的进行道德说教,往往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德育学习中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旦降低,随之带来的就是教学效果的下降。而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其本身的教学方式就更具多样化和趣味性,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课堂参与度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若将德育教学有效的融入进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就会有效的中和单纯德育授课的枯燥性和无趣性,提高学生对于德育教学内容的主动配合程度,从而实现语文学科和德育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
  3将德育教学活动融入小学語文课堂的措施探究
  3.1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首先,要想实现道德教育的有效落实,教师和学生首先就要从内心真正的认可和重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在这样的信念的加持下,才会保证德育教学的有效落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跟踪调查,确保学生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
  3.2创新授课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要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和改进。比如,在学习《论语》中孔子教授学生子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时,就可以采取情景重现的方式,让学生两两一组,一人扮演孔子,一人扮演子贡,将两个人物的观点亲口表述出来,这样,在一来一往提问与回答中,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句子的内涵,并对这一小故事中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在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不仅完成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而且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德育教学效果。
  3.3结合生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高低绝不能仅凭其嘴上说说就能判定的,而是要从其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观察,同理,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也要结合实际生活,深入实践,不能仅依靠三尺见方的讲台授课来获得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或者周末去超市,马路上等地方,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身边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来可以增加德育教学的真实性和体验性,二来也可以让学生摆脱死板的教材内容,从鲜活的生活实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
  3.4抓住德育与语文学科的共性,有效推进二者教学活动的落实
  最后,教师要紧紧抓住道德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共性,其相同之处就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理想,有抱负,有修养的社会主义人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两项教学内容正好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这一特质,将德育教学与语文教学科学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有效保障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理念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已经得到深入而广泛的应用,就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来说,其与德育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德育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方式,勇于创新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学生道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的全方面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裴凤玲.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07):89.
  [2] 朱争艳.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5):48.
  [3] 缪璐.让小学语文课堂洒满德育的阳光[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2).
  [4] 陈美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前沿,2017(39).
  [5] 赵俊营.谈小学语文中如何渗透德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8833.htm